酒精限制直至清醒状态,实际上并非行政处罚,而是行政强制措施。这一措施的初衷并不是对饮酒行为进行惩罚,而是通过酒精限制来阻止个体在醉酒后可能引发的危险行为,因此应当归属于行政强制范畴,与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处罚程序存在差异。执法机构有权直接对可能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个体采取酒精限制措施,而无需等待其实际违法行为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全文539个字,阅读预计需要2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