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个农民工站在记者面前,他们个个愁眉苦脸。他们向记者讲述的是一个有些古老的话题———单位拖欠工资。7个月了,没见到一分钱。一个粗壮的汉子低声说。
为了弄清这愁容背后的事情,记者做了采访,发现,这些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原因是一桩出借建筑施工资质而引发的纠纷。记者同时了解到,尽管我国法律已经明确规定了建筑市场上出借、挂靠资质的行为属于被禁止的违法行为,但非法挂靠在建筑行业仍然成为默认的潜规则。
非法挂靠破裂农民工埋单
在被欠薪的人中,唐双义是格外焦急的一位,据唐双义说,去年6月,他经朋友介绍到抚顺石化分公司化工厂新区场平土石方工程第三标段的工地干活,当时觉得这是个赚钱的好机会,还特意拽上了同村的十几个兄弟。可到现在竟然一分钱也没拿到。
唐双义无奈地反问记者,你说,我们农民工干活挣点钱怎么就这么难呢?
记者了解到,雇佣唐双义的公司名为抚顺百世特石化工程机械配件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已经发生了多起农民工向百世特公司讨要工钱的事件,但无一成功。
据知情人士介绍,百世特公司之所以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严重,主要原因在于该公司在承包场平土石方工程第三标段的过程中,与工程的实际承包人沈阳市政集团有限公司之间因为挂靠资质产生了经济纠纷,这导致了工程账面上的款项已经被冻结,直接影响到工人工资的发放。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该工程的实际承包方应该是沈阳市政集团有限公司,百世特公司只是一家非建筑领域的普通民营企业,根本没有承揽爆破工程的资质,那么该工程实际的施工方又怎么会变成了百世特公司呢?
据记者了解,2007年4月,抚顺石化公司要扩建国家重点工程大乙烯改造,并对工程项目施工进行了公开招标。没有施工资质的百世特公司为了承揽该工程项目,与沈阳市政集团达成协议,约定以沈阳市政集团的名义投标,但是中标后工程由百世特公司进行实际施工,沈阳市政集团按工程总造价的7%收取管理费。为了结算的方便,双方还为此专门设立了共同的银行账户,接收发包方抚顺石化公司支付的工程款。5月28日,沈阳市政集团如愿竞标成功,并依约与百世特公司签订了《工程承包经营合同》,将工程整体转包给了百世特公司。
我国建筑法中明确规定:建筑施工企业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中也规定: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建设工程或者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与他人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行为无效。。因此,沈阳市政与百世特公司的合作,属于典型的非法挂靠出借资质。
接下来,双方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出现摩擦。抚顺市安监局安监一处处长张久慧告诉记者,今年6月12日,场平爆破工地在爆破过程中发生了一人死亡事故。而这一事故成为双方合作破裂的导火索,关系到工程款去向的共同银行账户就成为了双方纠纷的焦点,沈阳市政集团从此拒绝将共同账户上的工程款再支付给百世特公司。
据了解,沈阳市政集团拒绝付款的行为随即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分包商拿不到工程款,干活的农民工成了最终的买单人,数百名农民工们被拖欠工资超过7个月。
利益驱使挂靠成潜规则
很多熟知这一事件的人都向记者表示,要解决开场平土石方工程中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就必须先解开沈阳市政集团与百世特之间非法挂靠这个结。
据负责百世特公司法律事务的律师冯立国介绍,百世特公司与沈阳市政集团之间的纠纷由于双方观点差异很大,很难在短期内达成共识。同时,冯立国还透露,目前在建筑市场,出借、挂靠资质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产生的纠纷也层出不穷。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说,现在的建筑领域,拥有资质的企业参与竞标承揽项目,无资质企业通过交纳管理费挂靠获得工程,几乎已经成为业内的一种潜规则,甚至有些工程项目还层层转包,到了真正施工单位头上都已经不知道是包了第几次。对于这种问题,建筑市场早已是见怪不怪。
这种现象之所以会广泛存在,其实答案很简单,无非是利益的驱动。该业内人士分析说,被挂靠的一方出借自己的无形资产———资质,赚取管理费,并在不增加人员、设备和投资的情况下积累了工作业绩,为企业的升级打下了基础;而无资质单位通过借用资质达到承揽本工程项目,获得利润的目的。但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建筑市场上工程质量的每况愈下,建筑施工现场事故的层出不穷,以及不符合资质要求的队伍低价参与竞争导致的建筑市场的非正常发展。
建筑施工领域资深律师王文杰告诉记者,建筑领域的挂靠事实上是没有法律保障的,靠的就是双方的信用和良心。不出事大家可能都好,一旦出事尤其是当遭受重大损失的时候,良心和信用都靠不住了,从而导致了大量的社会矛盾。百世特公司与沈阳市政集团之间的纠纷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事例,因为非法挂靠合作关系破裂,最终殃及到了农民工们身上,许多人工资被长时间拖欠。
全文2.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