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处理风险防控
在建立劳动关系过程中,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蕴含其中,依法规避不容忽视。笔者以为,企业应主要着手于以下几方面:
(一)就业歧视问题招聘
企业在发布招聘广告以及在面试时,应尽可能地避免有就业歧视之嫌,以免出现上述劳动关系尚未建立就被无奈告上法庭的尴尬局面。
(二)取消录用通知的问题
(三)应对求职欺诈的问题
企业在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审查:
第一,劳动者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证明及该劳动者与任何企业不存在劳动关系的凭证,并让其保证愿为此承担不实的责任。
第二,学历证。根据《劳动法》第18条第2款的规定,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应无效,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虽然企业一旦发现劳动者有此类欺诈行为即可主张双方的劳动合同无效,但因依法只有劳动争议仲裁委和人民法院才有权对此予以确认,故因此而产生的诉讼成本以及欺诈求职者离职后所造成的损失也将对企业劳动关系的正常运行产生不良影响。
(四)细化劳动合同的问题
在合同的内容上应增补、细化一些条款或另行签订单独协议,具体包括这样一些条款:
(1)试用期条款
(2)商业秘密的保护和竞业限制条款
(3)工作职责条款
(4)合同解除条件条款
(5)技术成果归属条款。
企业在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及时向劳动者出具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如《辞退单》、《离职证明》等。
第二,及时结清劳动者应得的经济待遇。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98条的规定: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否则,就构成拖欠。
第三,辞退劳动者应有充分的事实根据。每当劳动者在违纪后,企业都要尽可能让其签名确认或是让其写检讨书存档。
第四、解除劳动关系所依据的厂规不仅要合法、明确和具体,而且要有证据已向劳动者公示。
第五,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程序应依法。许多企业都是在作出处理决定的当天即将劳动者赶出厂。对此,企业应注意:
1、在辞退书上增加本人申辩、调查结果、工会意见等栏目;
2、开除、除名等处分通知要送达到劳动者本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十八条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n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n (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n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n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