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来,活跃在西部非洲的商业骗子利用互联网快捷、廉价和隐蔽性大肆进行金融商业诈骗活动,俗称"西非诈骗"的骗局再度猖獗。特别是随着中国对非洲贸易的飞速发展,中国公司已成为西非网上诈骗的首选目标,应引起国人的高度警惕。
据新华网报道,"西非诈骗"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一些来自尼日利亚的不法分子通过向全球发送大量信函和传真进行商业欺诈活动,当时不少欧洲和亚洲国家公司受骗上当损失惨重。诈骗分子近年来则逐步以电子邮件作为行骗的主要手段。据调查,他们只需配备上网电脑和传真机,甚至利用街头网吧和公用电话便可向国外公司广为"撒网",其在网上惯用的诈骗伎俩有以下几种:
骗术一、杜撰一个公司或某国际机构商务代理,声称出高价购买急需的某种货物。国内公司一旦上钩,便谎称当地"银行"须在收到供货提单后方可汇款,接着又假冒某银行名义给国内公司发邮件,称购货公司是其客户,信誉良好,而且货款已打入他们银行,只待国内公司一发货,便可由其在西方国家的业务关联银行向国内汇出货款。国内公司贸然发货,自然血本无归。诈骗分子甚至可以伪造包括银行汇票、电汇单和著名国际银行的信用证进行诈骗。
骗术二,以西非国家共同体等地区组织和政府采购的名义进行国际招标,利用我一些公司对国外招标程序不熟悉的弱点行骗。当我公司被优惠条件吸引准备投标时,骗子便要求先期支付一笔这样或那样的费用。有的诈骗分子则以官方机构名义,邀请国外公司来商洽签订"政府采购合同"。在骗取一些公司的信任后,随即要求他们提前支付"手续费"。"手续费"寄出后则无了下文。
骗术三、在电子邮件中以转移大笔资金为诱饵骗财骗物。如称某非洲显贵名义称有一笔巨款,因某种变故必须转移出国,希望收件人能借其银行账户一用,并将因此获得资金的30%以上的优厚馈赠。当有人信以为真,这些骗子便向提供帐户的被骗者提出,先在他们的账号中打入上万美元的"手续费"等要求。有的邮件还以死者律师或私人基金的名义向国外慈善机构发邮件,称遵照某国富绅遗嘱,将向其提供大笔捐款,但受款人需提前支付"捐款税",实际上这些国家并无缴纳捐款税的规定。
从上述骗术不难看出,"西非诈骗"的最大特点是利用可观的利益诱惑设下陷阱。一些中国公司正是因为急功近利而成为他人手中猎物的。西非中小公司居多,通常经营规模与资金能力有限,我方应对各类"优惠条件"有所质疑。而更要认真核查对方的资信状况,付款能力和信用工具。同时,可向我驻外机构和当地商会咨询客户情况。在过去的一年里,仅我驻多哥的驻外机构就协助国内有关公司识破了几十宗商业骗局,避免可能造成的几百万美元的经济损失。
目前,互联网上商业信息数量大且真伪难辨,中国公司在开展对非洲贸易时更需要认真研究出口国的经贸法规、市场特点及贸易惯例,不断提高识别真假信息的能力,保持高度警惕,谨防西非各类商业骗局。
来源:新华网
全文1.2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