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本上看,形成企业高负债的原因很多,比如前期经济刺激留下的后遗症,产能过剩行业占用大量资源,国有企业部门财务软约束,金融领域融资结构失衡等。因此,要化解企业高负债,显然需要一揽子举措,标本兼治。
近日,有媒体报道,四川大型钢铁企业XX集团曾于6月中旬通知所有相关银行其难以还贷、即将破产重整的情况。据初步统计,XX集团银行融资约265亿元,涉及国开行、工行、中行、民生银行等20家银行。几乎同时,黑龙江省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YY钢铁也传出倒闭一说,涉及贷款授信余额约80亿元。
上述两家企业陷入困境,与去年初无锡尚德债务危机有类似之处,都与产能过剩行业调整有关。更应该注意的是,这些企业无不背负巨额银行贷款,靠高负债、高杠杆实现大规模扩张,但在经济增速放缓与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下,这种高负债模式的风险逐渐暴露,这也正是当前中国经济金融领域隐藏的高风险之一,如何化解成为亟待攻克的棘手问题。
近几年,中国企业负债持续攀升,负债总金额与负债比率之高引起各方高度警惕。从增速看,非金融企业债务在过去的5年中大概以50%的增速增长,同时非金融企业债占GDP的比重也超过美国。社科院的研究数据显示,2012年底,中国企业债务占GDP的比例是112%,这被认为是现有统计中略低的,投行和金融机构的数据要高得多。此前不久,国际评级公司标准普尔曾发布报告称,截至去年年底,中国企业借款14.2万亿美元,超过了13.1万亿美元的美国企业,比标普此前预期提前1年成为全球第一。
企业背负如此高的负债,必然将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其一,企业资金周转会出现不畅,加剧企业间债务拖欠,容易诱发债务风险传递的多米诺骨牌效用,伤害企业正常经营。工信部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到今年6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达到10万亿元,同比增加1.1万亿元。同时,企业的财务费用也明显增加,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6.5%,其中利息支出增长11.2%。对此,有地方和企业普遍反映,应收账款增加对生产经营造成的压力甚至比融资难、融资贵更大。有人甚至开始担忧,上世纪90年代初那场三角债危机会否卷土重来。
其二,债务负担与融资需求相互推动,会抬升社会债务融资成本。近几年来,我国整体债务率尤其是非金融企业债务上升较快,由于前期杠杆率较高和融资较多,会产生持续的融资需求并可能推高利率水平。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利润率整体偏低,这会造成企业信用风险上升,银行在发放新增贷款时,往往会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融资成本就会逐渐提升,进而再度压低企业利润率。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更是将其称之为恶性循环,并认为暗藏危机。
其三,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企业高负债风险向银行传递的概率增大。诸如集团、无锡尚德的案例近几年不断上演,这些大型企业都曾是银行竞相追逐的明星客户,但当风险降临,相关银行将面临不良资产激增的考验。而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持续上升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6944亿元,比年初增加1024亿元,连续11个季度上升;不良贷款率为1.08%,比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近几天相继公布的银行半年度财务报告,可以明显看出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双升的趋势。此前不久,监管高层在二季度经济金融形势会议上已经指出,当前企业违约增多,风险蔓延亦在加剧。
可以说,尽快扭转企业负债持续升高,化解潜在风险累积,已时不我待。
从根本上看,形成企业高负债的原因很多,比如前期经济刺激留下的后遗症,产能过剩行业占用大量资源,国有企业部门财务软约束,金融领域融资结构失衡等。因此,要化解企业高负债,显然需要一揽子举措,标本兼治。
在诸多措施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融资结构,加大股权融资比例当属重中之重。因为在直接融资比重不高的情况下,企业的融资手段主要依靠信贷等间接融资,这造成我国企业负债率持续偏高。因此,从调整融资结构入手,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壮大主板市场,深挖新三板潜力,鼓励股权投资以及私募市场发展等。唯如此,才能让资本市场发挥好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担起化解企业高负债背后高风险的重任。
全文1.7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