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需疲软的形势下,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却导致了全球钢市逐步回暖。来自青岛海关的统计数字显示,去年山东口岸钢材月度出口量大幅攀升,前11个月共出口钢材753.4万吨,同比增加50.2%。
与此同时,山东钢材月度出口均价却加速波动下行。去年前11个月出口均价为每吨4262元,同比下跌12.9%。11月份当月出口均价为4044元/吨,为2007年以来的最低值,环比下跌2%。显然,出口量的增长是以利润的减少为代价的,为缓解库存压力、回笼资金,部分企业不得已忍痛采取了薄利多销的出口策略。
钢材出口的爆发式增长加剧了我国与主要出口国的贸易摩擦。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共有11个国家地区对我国钢材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60起,较2013年增长200%,其中双反调查13起,反倾销调查41起,反补贴调查6起。
雪上加霜的是,去年底,工信部正式公布了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第三批企业名单,意味着钢铁行业将有15%左右的产能面临淘汰或升级。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正在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将为钢市注入积极因素;铁路和机场扩建等大量获批基建项目也释放了有利信号,在提振市场信心的同时有助于消化钢铁业的过剩产能。
鉴于此,国内钢企应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注重市场细分和差异化营销,避免竞相压价和恶性竞争。相关部门应完善落后产能淘汰机制,遏制无序扩张,推动钢企加快转型升级和重组步伐,提高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的警惕性和能力,尽快走出行业困境。
全文612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