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并非是学生的法定监护人,因此并没有对未成年学生负有的监督责任。
然而,这并不代表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学校无需就学生的安全问题担责。
事实上,校园内未成年学生的安全保障义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校应提供符合相关安全标准的校舍及场地等教育教学设施以及住宿设施。
其次,学校应对在校生开展适当的安全知识与自我防护技能培训。
再次,学校需遵循当地法规规定,致力于建立健全的安全规章制度,并采取相应的监管手段,以防患于未然,解决教育教学环境中所出现的安全潜在风险。
最后,当不幸发生伤害事件时,学校应当立即展开行动,实施救援措施,救助受到伤害的学生。
若事件的发生与学校的过失行为有关(即上文所说的安全保障措施未能妥善落实),那么学校将根据其过错程度承受相应的法律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九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一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第三人人身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承担补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全文665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