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后,因为案件性质不同,法院通知的时间会不同,所以对方知道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一、刑事公诉案件在决定开庭审判后,法院在开庭十日前会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进行通知。
二、民事诉讼案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进行通知,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三、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定的起诉条件的行政诉讼案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
过度医疗可以起诉对方吗
(一)民事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二)民事诉讼起诉应当提交的诉讼材料:
1、民事起诉状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1)当事人(包括原、被告)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写明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2)案由。
(3)诉讼请求(分项写明向法院起诉所要达到的目的)。
(4)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写明起诉或提出主张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包括证据情况和证人姓名及联系方式)。
(5)起诉状所递交的人民法院名称。
(6)起诉人签名、日期。
(7)起诉状用A4型纸,并按被告人数提交副本。
2、原告身份信息
如果原告为自然人提交身份证复印件。
如果原告为法人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法人身份证复印件(全部加盖公章)。
3、被告及第三人身份信息
如果被告为自然人提交身份证复印件或户籍信息。
如果被告为法人提供登记信息。
4、证据材料
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证据,最好是能够配合起诉状所书写“事实与理由”进行排列。证据出示的顺序不同直接影响案件的定性。
如果医疗机构进行过度医疗的话可以先人民法院申请民事诉讼的,但是必须要有明确的诉讼请求和证据等材料。过度医疗可以向医疗鉴定机关身亲鉴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全文1.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