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解决民事纠纷的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双方自行到法院达成和解协议,由法官进行笔录,案件即可画上句号;第二种是双方都不去法院参加开庭,法院会按照原告自动撤诉处理,并下达撤诉裁定书。第三种方法是原告自动到法院写一份撤诉申请书,法院会裁定准许原告撤诉。
解决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双方自行到法院,向法官表明已经达成和解协议,由法官进行笔录,案件即可画上句号;第二种是不予理会。开庭那天双方都不去法院参加开庭。法院就会按照原告自动撤诉处了,会向双方下达撤诉裁定书;第三、原告自动到法院,写一份撤诉申请书,法院会裁定准予原告撤诉。
被告如何应对原告的撤诉申请?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规定,被告对原告提起的诉讼应当积极应诉,并在法定期限内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如果被告逾期不提交证据,则被认为没有相应证据和依据,其诉讼请求应予驳回。原告申请撤诉时,被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被告可以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答辩状,明确答复原告的诉讼请求和履行义务的期限。被告提出答辩状的期限,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
2. 如果被告认为原告的诉讼请求缺乏事实依据或者法律依据,可以在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延期审理申请。人民法院准许延期审理的,被告可以进一步增加证据,或者提出反诉。
3. 如果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三十日内不起诉、不提出答辩状或者答辩状不符合规定,则视为承认原告的诉讼请求,被告承担诉讼责任。
4. 如果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答辩状,但未增加证据或者提出反诉,则人民法院应予驳回原告的起诉。
5. 如果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反诉,但未增加证据或者提出新的诉讼请求,则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被告在原告撤诉申请时,可以采取上述措施,但需在法定期限内履行相应的义务。如果被告未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回应,则可能承担败诉的风险。
根据《行政诉讼法》,被告在原告撤诉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十五日内向法院提出答辩状,明确答复原告的诉讼请求和履行义务的期限;如果认为原告的诉讼请求缺乏事实依据或法律依据,可以在十五日内向法院提出延期审理申请,进一步增加证据或提出反诉;如果被告在三十日内不起诉、不提出答辩状或答辩状不符合规定,则视为承认原告的诉讼请求,承担诉讼责任;如果被告在三十日内提出答辩状,但未增加证据或提出反诉,则法院应予驳回原告的起诉;如果被告在三十日内提出反诉,但未增加证据或提出新的诉讼请求,则法院不予受理。被告需在法定期限内履行相应的义务,否则可能承担败诉的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全文1.3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