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帮信罪提供了两张卡会判刑吗?
1、利用两者卡提供了帮信行为不一定会被判刑,如果存在以下情形,帮信罪罪名成立后法院一般都会判刑:
《刑法》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2、存在以下情形,帮信行为人有可能会被免除刑事处罚:
(1)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3)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二、如何判断涉嫌犯帮信罪者是否自首了?
1、帮信行为人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2、理解自首的这一条件,应着重把握下列几个问题:
(1)投案人所供述的必须是犯罪的事实
投案人因法律认识错误而交、代违法行为或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的事实,不构成自首。杀人是典型的自然犯,通常情况下,也不会发生法律认识错误的问题。
(2)投案人所供述的必须是自己的犯罪事实,也即自己实施并由本人承担刑事责任的罪行
另外,就司法实务而言,投案人所供述的犯罪,既可以是投案人单独实施的,也可以是与他人共同实施的;既可以是一罪,也可以是数罪。
(3)投案人必须如实供述所犯罪行,即犯罪分子应按照实际情况彻底供述所实施的全部罪行
如果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犯罪人只能如实地供述自己的主要或基本的犯罪事实,即能够据以确定犯罪性质、情节的犯罪事实,也应视为如实供述罪行。如果犯罪人在供述犯罪的过程中推诿罪责,保全自己,意图逃避法律制裁;大包大揽,庇护同伙,意图包揽罪责;歪曲罪质,隐瞒情节,企图蒙混过关;掩盖真相,避重就轻,试图减轻罪责;等等,均属不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不能成立自首。
三、帮信罪的违法所得包括哪些?
1、帮信罪的违法所得包括,帮信人在违法犯罪活动过程中获取的财物或者物质性利益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收益。
违法所得经常与赃款赃物、违法收益、被害人损失、犯罪工具、违禁品、犯罪数额等各种不同的用语混合使用,准确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违法所得可能会追缴、也有可能会被责令退赔。
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一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全文1.3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