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飞飞2008-11-414:34:03来源:世华财讯
近期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有涉外业务的中资企业因投资金融衍生品而大幅亏损。分析人士表示,由于国内对中资企业在境外衍生品市场行为的监管尚不足,这种制度层面的监管短期内难以完善。企业要规避在金融市场上的投资损失,必须增强自身内控能力,这是降低投资风险的根本。
近期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引起了国际货币、资本、商品等多个市场的巨幅波动。一些有涉外实业的中资企业成了最新一批受害者。先是中信集团旗下香港上市子公司中信泰富购入外汇合约,亏损155亿港元,且情势仍在恶化。随后,证监会下令深圳交易所上市的深圳南山热电(深南电)取消其与高盛一家子公司签署的、但未经审批的石油衍生品合约,该合约显示深南电押宝油价上涨,而近期油价大跌则可能令其产生巨亏。另外,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因持有外汇存款而遭受损失分别达19亿元和3.2亿元。
东方证券金融衍生品分析师黄栋向世华财讯表示,目前国内对企业投资境外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尚不足,同时由于此类投资大都市企业与投行签订的场外合约,所以管理层短期内提高制度层面的监管具有难度。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规避在衍生品市场遭受损失,必须加强内控,建立相关制度及流程,配备专业的人员,充分研究投资品种,以此降低企业在衍生品市场上的风险。
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人士对上述说法表示认同,中国监管机构对国企海外上市公司进行监管的主要依据,是由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一系列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与外国监管机构签订的谅解备忘录。但事实上,这类监管均以自律为主,存在一些漏洞。中国监管机构对国企海外上市公司有必要建立操作性及实时性更强的监管措施,增强监管效力。同时,控制衍生品投资风险,企业内部监管亦十分关键,而且要责任到人,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研究,建立完备的激励机制。
有业内人士指出,除了企业自身加强内控,长期内最根本的解决办法,仍在于深化金融领域的市场化,包括人民币资本项下的完全可自由兑换、人民币汇率决定机制的市场化以及审慎发展各种外汇衍生品。这些措施不仅能逐渐培养中资企业运用金融工具保护自己的能力,同时也会让中资企业金融衍生品的需求惠及中资金融机构。
全文905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