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界定一个人尽了赡养义务
履行了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的才算尽到赡养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赡养老人是子女的法定义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二、不履行赡养义务应该怎么应对
子女不履行赡养父母责任的,父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处理赡养纠纷:
1.协商解决。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和解协议,进而解决纠纷。
2.调解解决。在有关组织(如人民调解委员会、村委会、居委会)的主持下,在平等、自愿、合法的基础上分清是非、明确责任,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促使双方当事人自主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
3.诉讼解决。通过打官司解决,它指纠纷当事人一方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审理,作出判决或裁定,通过当事人对生效裁判的自觉履行或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而解决纠纷。
三、赡养义务从什么时候开始
赡养义务什么时间开始,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但从一些相关法律规定中可以看出大概应该从什么时间开始进行赡养,一般是60岁。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
第十三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从上述规定,法律上是从60周岁成为老人,一般按此履行赡养。但是有的老人在60岁前就得病丧失劳动能力,此时,赡养义务人就应当提前履行赡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
全文899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