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立案标准包括:有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以聚众的方式实施,且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九十条规定,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这意味着,如果有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并且给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带来了严重损失,那么首要分子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其他人积极参加了这种行为,但是没有造成严重损失,那么他们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是指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由以上条款可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行为人有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是构成本罪的关键。此处必须同时符合两点:其一,要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即干扰和破坏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人民团体正常的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秩序;其二,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必须是以聚众的方式实施的,即纠集三人以上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扰乱。至于扰乱过程中是否使用暴力,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2、聚众扰乱社会秩序,必须是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方能构成本罪。情节严重,实践中一般可从扰乱时间的长短、聚众人数多少、扰乱的对象的性质和侵害后果是否严重等予以认定。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如何判断情节严重程度?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是指聚集多人扰乱社会秩序,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或者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该罪行的情节严重程度判断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如果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次数较多或者持续时间较长,说明情节严重。
2. 影响范围:如果聚众扰乱的社会秩序影响范围较广,比如影响了公共场所、交通工具、公共设施等,说明情节严重。
3. 造成的影响:如果聚众扰乱的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损失,比如导致财产损失、人身伤害、环境污染等,说明情节严重。
4.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动机:如果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动机是为了博取利益或者实施其他违法犯罪行为,说明情节严重。
如果一个行为符合以上几个方面中的任意一项或者多项,就可能被认定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并且可能会受到相应的刑罚。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是一种严重的行为,可能会给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带来无法进行的影响,造成严重的损失。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条规定,首要分子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他人则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因此,我们应该警惕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积极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共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条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聚众冲击国家机关,致使国家机关工作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多次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行政处罚后仍不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多次组织、资助他人非法聚集,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全文1.5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