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央行票据将承载更多的政策功能
在中国2004年宏观调控取得成效之后,宏观调控方式回归市场化已是必然。公开市场操作以其灵活性、微调性和适应性等特点在货币调控中的地位和作用将突显出来,作为公开市场上最主要操作载体的央行票据也将更多地承载政策功能。央行票据将不再局限于为公开市场操作提供工具,缓解外币占款对冲压力,而是在调控货币供应量、抑制信贷投放总量、锁定市场流动性、稳定市场利率走势等方面都将发挥积极作用。比如央行在1月10日-1月15日期间通过央行票据回笼基础货币1000亿元,量级相当于央行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比率0.5个百分点,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还将使金融机构减少4000亿元的信贷投放能力。此举既回笼了市场过多的流动性,抑止了市场利率的过度下跌,兼顾了央行票据集中到期兑付的资金准备,又增强了央行对M2、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投放总量的调控力度,其中的政策涵意可谓多多。
二.央行票据将成为央行宏观调控最主要的操作载体之一
在西方货币调控实践中,公开市场操作是最繁频、最常规性的调控工具,其操作频率和数量远远超过其他政策工具,中国也是如此。在2005年伊始,央行即以公开市场1号公告的形式公布了央行票据发行时间表:每周二和四分别固定滚动发行3个月期和1年期央行票据,周四不固定发行3年期央行票据,其他期限品种发行时间不固定。此举既以制度形式确定了央行票据在公开市场操作中的地位,又明细规定了央行票据期限品种在公开市场操作中的运用。联系到央行票据品种的创新,功能的丰富,发行量的扩容等,可以判断,央行票据将成为央行宏观调控最主要的操作载体之一。
三.央行票据对市场影响将得到提高
央行票据一系列变革与创新拓宽了其操作空间,提高了其的市场影响。比如公布央行票据发行计划,政策工具的着眼点在于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公布央行票据发行计划,可以减少市场的过度博弈,推动市场主体形成统一预期,正向传导货币政策信号;又比如丰富央行票据期限产品,使之成为兼资本性和货币性于一体的政策工具,央行可以1年期票据为基础选择,以3个月和6个月期票据调控市场短期流动性,以2年和3年票据锁定市场长期流动性;再比如推出远期和即期央行票据,使得央行票据对远期和即期的利率均可以进行测试和锁定,其价格发现和定位功能明显提高。
附:中央银行票据的创新变革历程
央行票据的再次起势始于2004年12月,充满新意的政策举动集中表现在:一是2004年12月9日,央行首发3年期票据,突破了央行票据是短期性工具的概念;二是2004年12月28日,央行首发远期票据,既丰富了央行票据的品种类型,也深挖了央行票据的价格功能;三是2005年1月4日,央行首次公布央行票据发行时间表,央行票据被确定为公开市场操作的常规性工具;四是2005年1月10日-1月15日,央行票据单周净回笼资金量1000亿元,创单周净回笼资金量新高;单周发行央行票据1300亿元,创单周央行票据发行最高纪录。
全文1.2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