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典44--48条,51条的规定,包括以下几种:
1、限制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
2、无权代理的合同。
3、无权处分的合同。
4、附生效条件的合同。
5、附生效期限的合同。
6、死因行为,即因行为人死亡而发生的效力。如遗嘱和遗赠。
7、需办理批准,登记。公证等手续的才生效的合同。
一、实际履行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实际履行使合同生效条件发生变更
实际履行,又称实物履行原则,是指经济合同当事人必须严格按照合同所规定的标的去履行自己义务的原则。它包括两层含义:
(1)经济合同中规定的是什么标的,当事人就必须交付什么标的,不得擅自更换,不能用其他物品或金钱来代偿;
(2)在经济合同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的情况下,违约方即使支付了违约金或赔偿金,也不能免除其履行合同的责任,如果受害方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的,违约方还应按照合同规定的标的继续履行。
根据《民法典》502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民法典》第483条、第484条规定,合同成立的时间一般是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的时间,即合同自承诺到达要约人时成立并生效。
《民法典》第159条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
也就是说合同成立未必立即生效,如果附有生效条件,在条件满足时才能生效,若合同已经实际履行,那么这一行为表明双方已就合同生效条件进行了变更,也就是合同已经生效。
二、合同效力的种类有哪些?
(一)、有效合同
所谓有效合同,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成立并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约束力的合同。主要应具有以下条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二)、无效合同
无效合同是相对有效合同而言的,它是指合同虽然成立,但因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共利益,因此被确认无效。并由此而推断其主要特征有:
1、违法性;
2、无效合同的不得履行性;
3、无效合同自始无效;
4、无效合同自然无效,无须当事人主张而可由法院或仲裁机构主动审查。
并据此认为其存在以下三个特征或要件:
1、不具备合同的有效要件且不能补救。
2、对当事人自始不应发生法律效力。
3、国家予以取缔。
(三)、待定合同
所谓效力待定的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不完全符合法律有关生效要件的规定,因此其发生效力与否尚未确定,一般须经有权人表示承认或追认才能生效。主要包括三种情况:
一是无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和限制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必须经其法定代理人的承认才能生效;
二是无权代理人以本人名义订立的合同,必须经过本人追认,才能对本人产生法律拘束力;
三是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权利而订立的合同,未经权利人追认,合同无效。
(四)、可撤销合同
可撤销合同,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由于意思表示不真实,或者是出于重大误解从而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依照法律的规定可予以撤销的合同。一般认为,可撤销合同的主要原因是:
1、缔约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
2、合同是否撤销必须由享有撤销权的一方当事人提出主张时,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才能予以撤销,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一般是不能依职权主动来予以撤销的。
3、合同在撤销前应为有效。
三、借款合同无效怎么办
借款合同无效的处理方式如下:
1、借款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2、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3、如果借款合同因一方过错造成无效,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
4、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借款合同的生效条件包括以下: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4、附生效条件或期限的合同,条件成就或期限到来;
5、法律、法规规定应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合同,手续的完成。
全文1.6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