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主张抵销的,必须以意思表示为之,该意思表示以口头或者书面通知对方时发生效力,对方为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的,通知到达其法定代理人时发生效力。
一、当事人双方互负债务互享债权。
抵销发生的基础在于当事人双方既互负债务,又互享债权,只有债务而无债权或者只有债权而无债务,均不发生抵销。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互享债权,一般因两个法律关系而发生,但也不排除当事人双方基于多个法律关系而累计的对待债权债务。
二、双方债务均已到期。
抵销具有用相互清偿的作用,因此只有履行期限届至时,才可以主张抵销,否则,等于强制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牺牲其期限利益。
三、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
种类相同,指合同标的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一致。债务的标的物品质种类相同表明,用以抵销的债务应当是物而非行为,因为行为具有特定的人身性质,不具有可比性,很难使双方债权在对等额内消灭。
四、当事人双方互负到期债务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销。
债务抵销协议范文
本协议由下列各方于____年____月____日在______________订立:
A公司,一家依照中国法律组建和存续的国有企业,其法定地址在:____________________;
C公司,一家依照中国法律组建和存续的有限责任公司,其法定地址在: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B.一位中国籍自然人,其住所在: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实体单称时称为“一方”,合称时称为“各方”。
鉴于:A公司、C公司、B等于19XX年共同发起设立了XX公司(下简称“股份公司”);
鉴于:B系C公司职工,其于19XX年X月1日与A公司签署了一份《资金占用协议》,依据该协议:A公司向B提供借款人民币X万元(下简称“借款”),B以借款购买股份公司X万股股份;B应于XXXX年X月1日向A公司归还借款并支付相应的资金占用费共计人民币XX万元;
鉴于:A公司与C公司于XXXX年X月1日签订了一份《股权转让协议》,约定A公司以人民币XX万元受让C公司所持有的股份公司股份中的X万股,A公司由此成为C公司的债务人;
鉴于:截止XXXX年X月1日,基于其他事由,B对C公司享有人民币XX万元的债权;
鉴于:各方拟依法抵销相互之间的上述债务;
故此,各方经协商一致,达成债务抵销协议如下:
第一条债务抵销
1.1各方同意,各方相互所负的下列债务于本协议生效之日抵销:
1.1.1A公司就受让X万股股份公司股份向C公司所负债务人民币XX万元;
1.1.2C公司基于其他事由向B所负债务人民币XX万元;
1.1.3B就借款及资金占用费向A公司所负债务人民币XX万元。
1.2各方同意,本协议项下债务抵销完成后,A公司对C公司的债务、C公司对B的债务、以及B对A公司的债务均全部消灭。
第二条陈述与保证
2.1各方同意,本协议构成各方有关本协议主题事项所达成的全部协议和谅解,并取代各方之间以前就该等事项达成的与本协议不一致的任何协议、谅解和/或安排。
2.2各方承诺并保证,本协议系各方就本协议主题事项所做出的真实的意思表示,任何与本协议规定相抵触的事实,包括但不限于工商登记及股权登记,均不得取代各方在本协议中的意思表示。
2.3各方分别向对方承诺和保证,其对本协议及本协议项下的任何安排与规定均予以严格保密,非经对方书面同意,不向任何第三方进行披露。
第三条违约责任
3.1各方同意,任何一方违反其在本协议中所作的陈述、保证、承诺或任何其他义务,致使另一方遭受或发生损害、损失、索赔、处罚、诉讼仲裁、费用、义务和/或责任,违约方须向另一方做出全面赔偿并使之免受其害。
3.2本协议第2.3条和第3.1条规定在本协议终止后依然有效。
第四条生效
4.1本协议自各方授权代表签署之日起生效。
第五条其他规定
5.1对本协议所作的任何修改及补充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并由各方合法授权代表签署。
5.2在本协议履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将争议提请____仲裁委员会并按照该会届时有效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裁决对争议各方具有最终的约束力。
5.3本协议以中文书就,一式三份,A公司、C公司和B各执一份。
本协议各方已促使其合法授权代表于本协议文首载明之日签署本协议,以昭信守。
A公司(公章)C公司(公章)
授权代表:__________授权代表: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八条
当事人互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到期债务抵销;但是,根据债务性质、按照当事人约定或者依照法律规定不得抵销的除外。
当事人主张抵销的,应当通知对方。通知自到达对方时生效。抵销不得附条件或者附期限。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互负债务,标的物种类、品质不相同的,经协商一致,也可以抵销。
全文2.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