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大代表跟选民的关系又成为引人注目的话题。几天前《广州日报》披露的胡小燕困境,其实自打她有了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就一直伴随她,这种困境,据我看,在可预见的将来也未必得到舒缓。前天《南方都市报》的一篇《人大代表,请你代表我》,让人看到的则是本应为人大代表权力来源的公民之困境。
据作者介绍,广州市越秀区徐老师有问题需要找人大代表反映,便通过广州市政府网发现了51位人大代表的电子信箱,从中挑出“来自越秀区、关注领域为教育或法制”的5位代表,给他们发电子邮件。但据说邮箱太满,都未能发送成功。
这个信息透露出,人大代表跟选民之间实在说不上存在什么有意义的联系和有效的沟通渠道。这则讯息至少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徐老师在查询政府网之前,显然不知道人大代表都有谁,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在区的代表是谁;二是在有问题需要找人大代表时,难度太大,别说直接接触,就连通过邮件联系都很难。
徐老师的困境具有普遍性。说起来,人大代表是人民选出的民意代表,但选民——至少理论上应该是选民——很少知道本地区谁是代表。出现这种现象,问题当然不在选民一方,也很难归咎于代表本身,而是人大代表的现有产生方式和途径使代表跟民众之间很隔膜。
大概为了弥补选举环节的缺失造成的这种隔膜,广州市很动了些脑筋,公布了代表的电子信箱,有心者想查就查得到。可是,查到了又如何?徐老师给五位代表连发数封邮件无一能送达。用垃圾邮件太多来解释,恐怕缺乏说服力。即使相信真的是垃圾邮件作祟使得五位代表一位都没收到,但“相关报道发表后,没有听到有人大代表主动寻求联系徐老师”,这表明问题显然不仅仅在代表们是不是了解选民的诉求,而是还有比“选民不知道代表都有谁”更尴尬的问题:一些代表并不愿意去了解选民有些什么样的想法,并不理会选民急欲找他们的心情。从徐老师“寻找”代表的经历和结果看,这种代表的比重不会小。就此而论,这部分代表比胡小燕差远了。胡小燕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现有人大代表的构成严重失衡,以至于当人们把她视为一个异常庞大的沉默群体的代表时,也就意味着把沉重到根本不可能地步的责任加之于她了。但无论如何,她总还尝试了要为农民工兄弟姐妹们代言。
不在意选民想什么,不理会选民在向自己寻求帮助,就选民和代表的关系来说,实在匪夷所思,但这匪夷所思之现象却已让人习焉不察。即使媒体披露了,不尽责的代表仍然照当不误,选民奈何他们不得。这种情况下,选民唯一可以期待的,是代表对民众的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基于对权力民授这一现代政治文明理念的认同,所以他们在思想上或多或少得超越代表产生的现实途径。既然如此,在代表产生的现有途径下把这作为对代表的普遍要求是不现实的,尽管有一些代表在朝这方向努力,但能这样做的不多。至于为数不少不履行职责的代表,对于他们,无论是“请你代表我”之类的呼吁,还是尖锐的批评,都不一定管用。然而,如果代表去留的决定权在选民手中,那就不一样了。
(作者系知名学者)
全文1.2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