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新诉讼时效的规定有哪些
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如下:《民法典》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诉讼时效的重要性是什么
欠款纠纷,诉讼时效至关重要,如果债权人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不主张自己的权利,则将丧失胜诉权。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此类纠纷的时效一般为3年。具体时效的起算一般以权利人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对于想要诉讼的当事人需要的准备一纸诉状,还有最重要的证据,借款或者欠条凭证,借贷关系的证明,合同。如果这些都没有还要起诉,那就需要多费一些周折,利用专业的合法的途径获取证据,收集证据,并且在对债务人起诉的情况下,要对债务人的财产情况有所了解。
法院受理,在5日内送达起诉状副本给被告,被告15日内提出答辩,5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法院确定开庭审理,开庭前3日发布公告,公告当事人的姓名、案由以及开庭的时间、地点。
三、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区别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诉讼时效中断:根据《民法典》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1.发生的事由不同。前者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后者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
2.发生的时间不同。前者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后者在整个诉讼时效过程中.
3.法律效果不同。前者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后者重新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全文794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