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洗钱犯罪情形包括提供资金账户、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等,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单位犯洗钱罪者对单位判处罚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
以下是对于自洗钱犯罪情形的具体描述:
1.提供资金账户:包括行为人将自己的合法账户提供给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的人使用,以及为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的人开立假账户。
2.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
3.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
4.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
5.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
洗钱罪的量刑标准是,具体如下:
1、构成洗钱罪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2、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3、单位犯洗钱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
自洗钱犯罪单位判罚规定
自洗钱犯罪是指通过一系列的交易或活动,将非法所得转化为看似合法的资金或财产的一种犯罪行为。对于单位而言,自洗钱犯罪往往会对企业和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影响。为了遏制这种行为,我国在《反洗钱法》中明确规定了自洗钱犯罪的单位判罚规定。
根据《反洗钱法》第七十二条规定,自洗钱犯罪单位判罚规定如下:
1. 单位犯本条规定第一款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 单位犯本条规定第一款规定之罪的,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洗钱数额特别巨大;
(二)洗钱数额特别巨大且具有严重情节;
(三)洗钱数额特别巨大且具有特别严重情节;
(四)洗钱数额特别巨大且具有特别严重情节,并致使洗钱严重破坏金融秩序或者严重危害社会稳定。
3. 单位犯本条规定第一款规定之罪的,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洗钱数额特别巨大;
(二)洗钱数额特别巨大且具有严重情节;
(三)洗钱数额特别巨大且具有特别严重情节;
(四)洗钱数额特别巨大且具有特别严重情节,并致使洗钱严重破坏金融秩序或者严重危害社会稳定。
4. 单位犯本条规定第一款规定之罪的,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洗钱数额特别巨大;
(二)洗钱数额特别巨大且具有严重情节;
(三)洗钱数额特别巨大且具有特别严重情节;
(四)洗钱数额特别巨大且具有特别严重情节,并致使洗钱严重破坏金融秩序或者严重危害社会稳定。
《反洗钱法》对自洗钱犯罪单位判罚规定明确,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设置了刑罚:
1. 罚金: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 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通过以上规定,我国对自洗钱犯罪单位判罚规定明确,单位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均可能面临刑事处罚。这有助于提高单位对反洗钱工作的重视程度,降低自洗钱犯罪的发生率,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自洗钱犯罪是一种将非法所得转化为看似合法的资金或财产的犯罪行为,这种行为往往会对企业和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影响。我国在《反洗钱法》中明确规定了自洗钱犯罪的单位判罚规定,并从罚金、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以及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等方面设置了刑罚,以遏制这种行为,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洗钱罪】为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提供资金帐户的;
(二)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
(三)通过转帐或者其他支付结算方式转移资金的;
(四)跨境转移资产的;
(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全文2.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