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连续4个月的净减少,是不是说明外资对中国的投资热情下降?当然。但这与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中国对外资投资的品质更加挑剔。从这个角度上说,也许外资来得少,不是一件坏事。毕竟,我们过去那种只看数量、不问质量的引资时代已经过去了。
从结构数据看,制造业的外商投资降幅较大。这一方面反映出中国制造业能力的提高,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制造业投资空间的缩小。这当然与中国制造业的现实环境密切相关。不过我认为,对制造业投资的资本是全世界现在最为稀缺的资本,中国如果不能尽可能多地吸收这样的资本,那中国经济发展未来的潜力会受到影响。
结构数据还告诉我们另一个事实,外资对中国农、林、牧、渔方向的投资大幅增长,这是需要注意的事情。我不想把事情想得太坏,但我们有理由对中国人的食品安全提出警示,中国必须拒绝成为全球先进食品的试验场,中国必须拒绝任何经济主体对食品资源的垄断,因为这是中国最核心的自然资源,关系到子孙万代的和谐、安康。
从地区结构数据看,东部西部的外商投资呈现下降趋势,西部可以理解。因为哪里主要的投资方向是国家必须控制的资源性产业,而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投资成本比较高,对外商而言,赚钱太少,所以他们的投资意愿不会太高;但东部的外商投资减少为什么?我向是不是因为东部的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思路和方向还不是十分明晰?这使得外资不得不观望和等待?
与之相反,外商投资在中部地区增长了近20%,这还是一个相对较快的速度。为什么?估计有一个重要原因――产业转移。过去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再有就是中部传统产业优势比较明显,而这也是外商对中国比较感兴趣的领域。如果是那样,中部地区就一定要注意产业布局,不要大搞重复建设,更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尤其是对水资源的保护,这关乎东部地区的经济安全。
除此之外,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也说明全球性资本争夺,尤其是对实业资本的争夺。这一点我们早已多次提示:未来这方面的竞争对越来越激烈。原因是,整个世界都在经历经济结构的调整期,发达国家货币贬值引发了两大经济结果:第一,原材料持续上涨致使原来在传统行业占据优势的新兴经济体,承负了重大的成本压力;第二,由于相对于发达国家的货币升值,新兴经济体原有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减弱,而发达国家的劳动力价格开始增加优势。
全文962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