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工伤赔偿案适用劳动仲裁。 劳动者因为工伤、职业病,请求用人单位依法给予工伤保险待遇发生的纠纷;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
员工因为工伤问题和工作问题和单位出现纠纷,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进行维权的。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仲裁是争议双方当事人就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争议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非司法机关的第三方进行裁决的纠纷解决方法或制度。适用仲裁程序的案件大部分都是有关财产权益纠纷案件,但近现代以来,世界各国仲裁的应用范围不断地扩大,仲裁作为解决特定纠纷的特定手段,适用于劳动争议、交通事故、医疗事故、消费者权益争议以及产品责任纠纷等案件。在我国现行法中,仲裁程序的适用范围仅限于民事经济纠纷。《仲裁法》第2条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这一规定表明,仲裁范围主要是合同纠纷,也包括一些非合同的民事经济纠纷。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是指有关财产的侵权纠纷,主要发生在海事、房地产、产品质量、知识产权等领域,如海事船舶碰撞纠纷、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纠纷、侵占他人房屋纠纷、产品质量侵权纠纷、著作权侵权纠纷和商标专利侵权纠纷等。《仲裁法》第3条规定:“下列纠纷不能仲裁:(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这一规定表明,涉及扶养、收养的纠纷属于人身权范畴,不属于仲裁适用的范围,不适用仲裁程序。《仲裁法》第17条进一步规定,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仲裁协议无效。可见,当事人即便就扶养、收养纠纷的解决达成了仲裁协议的,该协议也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当事人就扶养、收养纠纷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的,仲裁机构不予受理。该问题涉及到的相关文件: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的规定,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的情况主要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一)递交劳动仲裁申请书及相关证据。 (二)申请书符合要求的,仲裁委员会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5日内做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自做出决定之日起5日内将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并组成仲裁庭;决定不予受理的,说明理由,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 (四)劳动争议仲裁公开进行,但当事人协议不公开进行或者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除外。 (五)当事人接到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对申请人按照撤回申请处理,对被申请人可以缺席裁决。 (六)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当先行调解,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并将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 (七)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 (八)仲裁庭做出裁决前,申请人撤回仲裁申请的,仲裁庭经审查后,认为其撤回申请成立的,向双方当事人发出《准予撤回申请决定书》;但被申请人提出反申请的,不影响反申请的审理。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2人已浏览
230人已浏览
297人已浏览
36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