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劳动者离职后,对工资有争议,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 根据《劳动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
法院起诉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申请强制执行的,一般可以在六个月内拿到钱,六个月内不执行的,可以向上级法院申请执行。法律规定,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履行劳动合同而产生的争议必须经过仲裁前置程序。关于工伤索赔的诉讼在我国依法也属于劳动争议范畴,因此必须走仲裁前置程序。但在我国,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工伤待遇,还必须履行以下前提程序:1。用人单位在一个月内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未申请的,工伤职工可以在一年内申请工伤认定,工伤认定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结论申请。;2、劳动者凭工伤认定决定申请劳动能力等级鉴定,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一般在30天内出具鉴定结论;3、劳动能力等级确定后,用人单位拒绝承担工伤赔偿责任后,劳动者应当在一年内提起劳动仲裁,仲裁审查限制为60天。如果最终工伤职工不承认仲裁裁决结果,可以在仲裁裁决签收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以上只是法律规定的相关时效和审查限制,但在实践中,由于各种因素,案件进展所需的时间高度不具体,具体时间无法准确预测。
职工因工受伤与用人单位所引起的纠纷,属于劳动争议范畴,劳动争议必须仲裁前置,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提起诉讼后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时间,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的,可以延长。
到法院起诉流程一般在6个月内,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法院批准。《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起诉方式,应当以书面起诉为原则,口头起诉为例外。在工程实践中,基本都是采用书面起诉方式。《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1人已浏览
196人已浏览
350人已浏览
13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