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一方当事人违背其真实的意思表示,在被欺诈、胁迫等情形下签订的合同; 2、免除用人单位法定责任的合同; 3、或者排除劳动者合法权利的合同等...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违背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的合同; 2、违背诚实信用、显失公平的合同;3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愿、在遭受胁迫情况下所签订的合同; 4、未经授权,以他人名义签订的合同; 5、签定后又协商终止的合同; 6、被法院裁定为无效的合同; 7、已经履行完毕的合同; 8、与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签订的合同; 9、恶意串通,损害、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10、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所签订的合同。 1 1、损害公共利益的合同。
根据第36条的规定,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的情形有三种:第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第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第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第十八条明确规定:“无效的,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因而,无效的劳动合同不受国家法律的承认和保护。对于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的,其法律后果是:第一,根据的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8人已浏览
144人已浏览
146人已浏览
16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