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以及虽有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但其无赡养、扶养或抚养能力的城市居民。 2、尚有...
是指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低保补贴是一样的,采取统一标准,不再区别对待。提高特殊人群救助水平是民生十件实事之一,包括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不低于6...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下面是关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多少的问题的解答: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又称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是国家为救济社会成员收入难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人口而制定的一种社会救济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最基本的内容,也是区别于传统社会救济制度的重要标志。国家没有一个具体标准,要看各个城市自己的规定。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科学性。保障标准是由政府有关部门按照一定程序,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和严谨的科学方法而制定。 二是统一性。由于一个行政区域(市、县或区)只有一个保障标准,它适用于本区域内的全体居民,无论其就业与否、身份背景如何,在这个保障标准面前都一视同仁,这不仅较好地体现了社会救济的无歧视原则,也有效地克服了原来社会救济随意性大的弊病。 三是权威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由政府组织制定和调整,并通过文件或法令形式向社会公布的一项政策规定,具有法规的效力和权威性,这使救济工作能够实行民主化的管理,并易于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指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低保补助金相同,采取统一标准,不区别对待。提高特殊人群救助水平是民生十大事实之一,包括城乡低保标准在内提高到650元以上,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的城乡低保标准的平均增长幅度,提高孤儿抚养标准,城镇三无人和社会福利机构集中抚养人员抚养标准,农村五保对象抚养标准达到当地农村上年度人均收入水平。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11人已浏览
147人已浏览
1,191人已浏览
29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