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目前的普遍做法是允许还原至所属月份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为:所属月份补发工资应纳税额={[(所属月份补发工资原所属月份的工资薪金所...
补发工资如果企业会计账簿中有按月计提工资的记录、有按月发放工资的签收单、按月发放的工资数额和实发工资数一致的,则可以分月计税;如果没有以上条...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补发工资的计税: 1、合并发放多个月的工资。先向税局说明情况,最好有书面说明,向税局说明情况之后,正常申报未按时发放的工资,合并发放工资的当月,把以往应发而未发放的工资剔除,再申报剩余工资的个人所得税。 2、补发以前的工资。需要向税局书面说明,然后把补发的工资,摊回到以前的工资,再计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个人所得税按应发工资扣除。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非居民个人工资、工资收入,以每月收入减去费用5000元后的馀额为应纳税收入的劳务报酬收入、原稿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以每次收入为应纳税收入。(三)经营收入以每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扣除成本、费用和损失后的馀额为纳税收入。(4)财产租赁收入,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扣除费用800元以上的,扣除20%的费用,其馀额为应纳税收入。(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1、目前的普遍做法是允许还原至所属月份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为:所属月份补发工资应纳税额={[(所属月份补发工资原所属月份的工资薪金所得)-费用减除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原所属月份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2、按照个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按月计算,应以纳税人一个月内取得的所有工资薪金所得一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企业单位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因政策原因、或因资金周转困难等原因导致不能按时发放工资而采取集中补发工资的情形。若按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税负明显畸高。各地税务机关特此而发文允许还原至所属月份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做法; 3、可见,应予结合当地税收相关文件规定予以核实为妥。补发工资的个税按月计算,可申报还原至所属月份计算,而逾期申报个税需要填写个人所得税明细补、退税申报表”报表至当地主管地税机关的办税服务厅办理,其他资料具体需要当地主管部门取得联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8人已浏览
193人已浏览
154人已浏览
15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