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对其主张的事实负有提供证据证明的责任,同时在案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时,应当由承担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败诉或不利的诉讼后...
举证责任分配,是指法院将事实真伪不明的风险,指定双方当事人按照一定标准分别承担,使原告负担一部分事实真伪不明的风险,被告负担另一部分事实真伪...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民间借贷行为的举证责任进行了规定: 1、出借人起诉时应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2、若仅仅根据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起诉要求归还债款的,债务人称已经偿还了借款,则应该提供相应还钱的证据证明。 3、若仅仅依据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转账凭证起诉要求归还债款的,债务人称该转账系偿还双方之前借款或其他债务,则应该提供相关的证据证明。
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适用不同的举证规则,在民事附带行政诉讼机制中,不应简单片面地适用某一种举证责任,而应根据相关当事人的不同主张及其主张的性质确定举证责任。既然民事附带行政问题案件的具体行政行为问题是被民事争议当事人作为证据或论责使用,那么讨论这样一个行政具体行为是否能成有效证据或摊到各方责任大小问题,理应不能只适用行政诉讼法进行审理,更不能拘于行政机关应对其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承担举证责任规定,而应采用“谁主张谁举证”原则进行。换句话说,若行政机关未能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或具体行政行为延误责任提出充分的证据予以证明,而作为民事争议的当事人基于维护自身权益的目的而对其合法性或责任进行举证证明,这时候就应当采用“谁主张谁举证”原则进行,合议庭再根据举证情况和结合公共利益的维护等因素对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及责任通过综合考虑作出认定。同时,由于民事附带行政问题案件的原告在行政行为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因而可能不甚了解具体行政行为所据事实与法律,所以在对相关民事争议进行审理时,不宜过分强调原告对此的举证责任,而应综合全案事实予以考虑。
行政诉讼中被告行政机关负举证责任。对此,行政赔偿诉讼不能完全适用。最高人民法院《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7条规定和《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条都明确规定,在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应当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造成损害的事实提供证据。被告有权提供不予赔偿或者减少赔偿额方面的证据。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2人已浏览
189人已浏览
112人已浏览
10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