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在我国,对公民的财产行使经济处罚权的主体只能是法律法规赋予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有授权的主体,且应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程序执行。劳动者和...
1、公司对员工罚款是不合法的。行政执法机关才可以对公民的违法行为进行罚款,而公司并不属于行政执法机关,因此公司是没有权利对员工罚款的,公司对...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公司对员工罚款违法,无论公司在自行制定的规章制度还是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中规定了罚款事宜,都是违法的。 1982年4月10日国务院国发[1982]59号《发布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曾经规定,企业具有警告、记过、降级、撤职、开除、除名、罚款等行政处分或处罚权力。但是,这部条例《国务院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第516号令)废止,由《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规代替。根据《劳动合同法》和《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罚款是行政处罚的种类之一,只能由行使国家权力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授权行使行政权力的机构行使,用人单位不具有“罚款权”。根据;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如果员工因工作失误造成损失,或出现考勤不达标、违纪等情况,可依据内部管理制度进行经济方面的扣减。但扣减款项不能超过月工资的20%,扣后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公司对劳动者进行处罚包括进行罚款,应当有合法根据,即必须是根据依法制定并公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公司企业的规章制度或者劳动纪律规范(以下简称规章制度),包括实体上规章制度的内容要符合法律,程序上公司的规章制度必须是依法制定并经过相关的公示方式或者合同约定的方式为劳动者所了解的知悉。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两个条件的规章制度才能作为对劳动者进行处罚的根据。如果规章制度的内容违法,比如规定公司员工在劳动合同期内不准结婚或者生育,如果结婚或者生育就对员工进行罚款,这样的规章制度肯定是违法的。再比如公司作为处罚依据的规章制度劳动者从来就没有见过,这样的规章制度就不能用来作为处罚的依据。还有一种情况,比如劳动合同有明确的约定,在什么情况下公司有权对劳动者进行罚款,且该约定不违法,在劳动者违约定且证据确凿、事实清楚的情况下,公司有权进行罚款,劳动者就不得以不知道为由提出异议。 劳动者与公司如因罚款发生争议救济的问题 如果劳动者对公司在没有任何的依据的情况下就对员工进行罚款的行为不接受,可以就此争议向劳动行政部门的信访办信访或者投诉,也可以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相关的事实和法律依法裁决。 简而言之,公司企业等用人单位有权根据合法有效的内部规章制度或者劳动纪律的规定,对违纪违规的员工进行罚款,罚款的具体数额不得超过员工本人月标准工资的20%。
罚款员工,如果数额较大且员工没有过错或过错较小的属于违法行为。同时不签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行为,您可要求双倍工资补偿。现在是否已经离职?是否存在辞退辞退行为?公司是否缴纳社保,您可以基于未缴纳社保在解除劳动关系时主张经济补偿金,社保未缴纳,可以要求补缴。是否有解除劳动关系证明?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82人已浏览
754人已浏览
24,785人已浏览
10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