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可以委托律师出面帮你们进行赔偿金的谈判争取最大利益。咨询工伤认定部门,劳动工伤鉴定部门作鉴定。没买工伤险的话由公司负责承担赔偿事宜,如果与单...
1、是否算工伤,要看工人与工地之间是否属于劳动关系,只要存在劳动关系,即使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能够认定为工伤,不存在劳动关系的,无法认定为工...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本案是工伤,用人单位应在事发后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逾期受害职工一定要在一年内申请工伤认定,认定为工伤后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伤残等级鉴定,鉴定出几级伤残后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诉要求按伤残等级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当然如果劳动者未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你还要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事实劳动关系认定,认定劳动者在事发时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这样才会被认定为工伤的。一般工伤具体赔偿项目包括(一)医疗费(二)交通食宿费 (三)康复治疗费 (四)辅助器具费 (五)停工留薪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六)护理费 (七)伤残补助金。重点是第七项,当然如果医疗费花的多了,医疗费也是主要的赔偿项目。一级伤残待遇:按27个月的本人工资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按本人月工资的90%享受伤残津贴。二级伤残待遇:按25个月的本人工资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按本人月工资的85%享受伤残津贴。三级伤残待遇:按23个月的本人工资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按本人月工资的80%享受伤残津贴。四级伤残待遇:按21个月的本人工资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按本人月工资的75%享受伤残津贴。要求: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五级伤残待遇:按18个月的本人工资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按本人月工资的70%享受伤残津贴。六级伤残待遇:按16个月的本人工资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按本人月工资的60%享受伤残津贴。要求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经职工本人提出,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分别以其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七级伤残待遇: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分别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待遇: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分别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待遇: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分别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待遇: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分别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要求: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
算,只有符合工伤认定条件。只是麻烦的是没有合同的话,如果公司不配合,你就必须收集证据证明你和公司存在事实雇佣关系,和事故发生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做与工作有关的事情发生的事故。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章工伤认定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四)患职业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第十五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第十六条职工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一)故意犯罪的;(二)醉酒或者吸毒的;(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如何避免劳动合同纠纷需要注意什么一、依法严格签定劳动合同。从法律意义上讲,合同分有效、无效、效力待定三种情形,而法律对有效合同的保护最为严格,因此,依法签订有效合同是预防的根本。二、认真审查对方主体资格和资信能力,防止“钓鱼合同”出现。三、预防中出现“陷阱条款”。要坚持权利义务平等,对于已方的履约能力要有正确的估计。四、坚持书面合同形式,杜绝“口头君子协议”,重视“示范合同”的运用。尽管我国《》规定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口头两种形式,但签订合同时还是要坚持书面形式,而杜绝口头协议形式。如果当事人缺乏经验,可以参照国家推广的相关示范文本,以避免合同条款的疏漏或不规范。五、充分重视合同或法律专业人员的利用无论对于合同的效力,还是履约能力或陷阱条款,人及经营者都因可能缺乏经验而难以准确进行把握。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20人已浏览
111人已浏览
160人已浏览
23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