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试用期提前3天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关系,按规定可结清工资,但实际情况是好多单位不发工资。...
入职一个星期辞职有工资。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工作没有进公司,明显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双方仍有事实劳动关系,支付劳动,产生价值,合理支付工资。具体规定:不支付工资,当事人可向当地劳动监察行政部门通报或申请劳动仲裁等。《劳动合同法》第85条:如果使用者有以下情况之一,劳动行政部门命令在期限内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经济补偿的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则应支付差额部分,如果过期不支付,使用者命令按应付金额的50%以上的100%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1)未按劳动合同约定或国家规定及时全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2)以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3)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4)解除合同或者未按照劳动者合同法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的规定
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许多劳动者是在初次进入用人单位之时通过了试用期的多方面考核才正式走上工作岗位的,其能力和表现至少曾经得到过用人单位的肯定和信任。当离职后的劳动者再次携一纸简历又通过了公司的招聘面试时,该劳动者应该是符合录用条件的。如果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能力或人品等方面怀有疑虑,用人单位完全可以在招聘和录用环节再次考察甚至不通过对其考核,而到了即将签订劳动合同的阶段说明双方已经具备一定的信任基础,与即将初次就职的应聘者不同,用人单位对离职后返回工作岗位的劳动者在工作能力方面一般会抱有更大的信心,“符合录用条件”的标准不会成为阻碍劳动关系正式建立的绊脚石;从另一方面来说,离职后返回原工作岗位的劳动者仍然从事相同的工作内容、领取相同的劳动报酬,说明工作岗位没有变化,也无法证明用人单位的录用条件发生了变化。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62人已浏览
1,717人已浏览
153人已浏览
15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