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等规定,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四种方式和程序解决其争议:一、...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劳动争议解决的是由劳动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劳动关系。而人事争议解决的是人事政策文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上的部分人事用人及其他关系。在事业单位中存在着内部行政处分争议,而企业中一般表现为劳动关系,而不表现为企业内部行政关系。 2、建立关系的合同的表现形式不同:人事争议与工作人员之间是聘用合同关系,解决的是“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发生的争议”;劳动争议之间是劳动合同关系,解决的是“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3、国家实现管理职能的主体以及管理关系不同:人事关系是国家人事行政管理机关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工作人员之间存在的是一种具有直接利害关系的行政法律关系。劳动关系是国家劳动行政管理机关监督各类企业执行国家劳动法律法规,从而实现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主的一种非直接利害关系的监督关系。国家劳动行政管理机关与、各类企业、劳动者之间不具有直接的行政法律关系。
根据《劳动法》第82条的规定,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 那么,如果有异议呢,根据《劳动法》第83条的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30条的规定: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可见,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间向人民法院起诉。
一、协商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吗 所谓劳动争议,是劳资双方的下列争议: 1、因企业开除、除名、辞职、辞退、离职发生的争议; 2、因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保发生的争议; 3、因劳动合同所发生的争议;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属于劳动争议的。 所谓协商,是指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就争议事项进行商量,协调双方的关系,消除矛盾,解决争议。 劳动争议为人民内部矛盾,可以也应当协商解决,但协商不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只是国家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劳动争议这种方式予以法律的认可。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有权申请调解或者仲裁。 由上述内容可见,协商并不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 二、如何解决劳动争议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发生上述劳动争议,当事人一般可选择四种方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和协商解决。 1、调解,是最直接最简便的方法,双方可自行调解,也可通过工会等组织调解。仲裁、诉讼中仍可调解结案。只要当事人自愿,调解适用于争议解决的全过程。 2、仲裁,是在双方无法调解或调解不成,一方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请求劳动行政部门做出处理的过程。申请要在争议发生或知道权利被侵犯之日起六十日之内提出,超过这个期限,就会被确定为超过仲裁时效,仲裁决定如当事人不服可提起诉讼。 3、诉讼,就是对仲裁结果不服的一方,在收到仲裁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仲裁是必经程序(没有经过仲裁直接到法院起诉法院不受理)。一审宣判后,当事人不服可上诉,二审判决为终审判决。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63人已浏览
20人已浏览
33人已浏览
6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