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申请书本人和家庭成员要介绍清楚,说明现在的工作及生活状况。 2、重点写明申请廉租房的理由,家庭贫困的原因,无住房的情况。 3、不能换用虚...
1、申请书本人和家庭成员要介绍清楚,说明现在的工作及生活状况。 2、重点写明申请廉租房的理由,家庭贫困的原因,无住房的情况。 3、不能换用虚...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申请廉租住房保障应当具备的条件 (一)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市政府公布的低收入标准; (二)家庭人均现有住房建筑面积低于市政府公布的住房困难标准; (三)家庭成员均具有本市城区城镇非农业常住户口满一年以上; (四)家庭成员均需在本市城区范围内实际居住生活; (五)家庭没有违法生育行为或者违法生育行为已经按照人口和计划生育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完毕; (六)家庭成员相互之间具有法定的赡养、扶养或者抚养关系。包括申请人及其配偶、子女、父母等。二、注意事项:廉租房不再“终身制”根据《南宁市廉租住房保障办法》,申请廉租住房保障有家庭人均收入、户籍等“门槛”限制,同时也规定,获得廉租住房保障的家庭应当在家庭人口、收入及住房等情况发生变动时,在30日内向常住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申报变动情况;自取得廉租住房保障满一年之日起2个月内向常住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申报家庭人口、收入及住房等情况。如有无正当理由不在规定时间内向所在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如实申报的,市房产主管部门按协议约定停止发放或者调整货币补贴,收回或者调整其承租的廉租住房,停止或者调整租金核减。
(一)廉租住房的申请条件是什么 (1)廉租住房申请家庭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申请家庭自申请之日的上月起连续6个月人均月收入低于960元(含960元),家庭不拥有机动车辆、出租房屋和临时的较大财产收入(如福利、体育彩票中奖等),家庭财产低于12万元 (含12万元)。家庭财产是指家庭成员拥有的全部存款、非居住类房屋、车辆、有价证券等财产。②申请家庭的人均居住面积低于7平方米(不含7平方米)。③申请家庭成员在户主户籍地具有本市非农业常住户口且实际居住,并至少有一人取得本市非农业常住户口3年以上,其他成员户口迁入此住处须满1年以上。但支援外地建设退休(职)回沪定居并迁入户口的人员,可不受此限制。④申请家庭共同生活的成员之间须具有法定的赡养、扶养或抚养关系。 (2)下列特殊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本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目前为960元/月),并符合廉租住房其它申请条件的,可申请廉租住房:①曾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劳动模范称号的退休职工。②烈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一至四级残疾军人。③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或2次及以上省部级三八红旗手称号的退休职工。④ 1966年底以前的归国老华侨。 (二)廉租住房到哪里申请,怎样申请街道(镇)住房保障部门在街道(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设立窗口,受理廉租住房的申请。申请家庭应推选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作为申请人。申请时应如实填报家庭的基本情况,作出诚信承诺,提交相应材料。 (三)廉租住房需要提交哪些申请材料 (1)填写廉租住房申请表 (2)家庭成员的身份证明(出示身份证原件) (3)家庭成员的户籍证明(出示户口簿原件) (4)家庭现有住房的证明(出示现居住地的房屋产权证或租赁证原件;有他处住房的,需提供其房屋产权证或租赁证原件);原住房已拆迁的,需提供拆迁所得凭证或拆迁安置协议 (5)家庭成员的收入证明:低保家庭只要出示低保凭证;其他家庭需提供个人收入证明和单位证明、领取养老金证明(离退休金、退职生活费、遗属补助费、养老待遇等) (6)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的,需提供本市残联核发的残疾证明 (7)成员中有丧失劳动能力的,需提供丧劳证明 (8)家庭成员中有失业人员的,需提供劳动手册,领取失业保险金的需出具领取失业保险金证明 (9)家庭成员中有大病重病(列入市总工会特种重病保障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肝炎、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内肿瘤手术、重大器官移植手术、主动脉手术和精神病)的,需提供三级甲等医院病例证明 (10)家庭成员中有个体工商业者的,需提供工商登记营业执照、个调税凭证(复印件) (11)家庭成员中有劳动模范的,需提供劳模证明(市总工会证明) (12)家庭成员中有重点优抚对象的,需提供重点优抚对象证明(区(县)民政部门证明) (13)家庭成员中有三八红旗手对象的,需提供三八红旗手证明(市妇联证明) (14)家庭成员中有归国老华侨对象的,需提供归国老华侨证明(市侨联证明) (15)离异家庭需提供法院离婚判决书或离婚协议书原件及复印件 (16)申请家庭交纳水费、燃气费、电费、电话费、手机费等凭证(出示原件)
申请公租房的注意事项是申请人必须符合法律所规定的申请主体;申请人的收入必须符合申请的标准;外来人员需要申请公租房的,还需要满足就业达到申请要求规定的年限。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6人已浏览
246人已浏览
155人已浏览
19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