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如果在侦查阶段,公安认为证据不足的话就会直接撤销案件。如果在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会建议公安撤回案件,检察院也可以直接做不起诉处理。如果...
报案不需要证据,只要发生了违法犯罪事件,任何人都有权利和义务报案,报案后公安机关会展开调查取证。对于传销案件,活动比较隐蔽,打击力度弱,所以...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有证据是需要由用人单位提供的,如果用人单位不提供,将会承担败诉的风险。但是,如果应该由劳动者提供的证据,劳动者没有提供,劳动者有可能会败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九条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经查证属实的,仲裁庭应当将其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起诉立案的标准是证据确实充分。如果证据不足不会提起公诉
没有合同,没有证据的案件,和委员会是不会受理的。因此,在起诉之前需要搜集证据。根据《》的规定,证据的种类有8种。 1、当事人陈述。当事人陈述是指当事人在诉讼中就与本案有关的事实,向法院所作的陈述。 2、书证。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所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真实的证据。书证在民事诉讼中是普遍被应用的一种证据,在民事诉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物证。物证是指以其存在的形状、质量、规格、特征等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4、视听资料。视听资料,是指利用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储存的资料和数据等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种证据。 5、电子数据。电子数据是存储于电子介质的信息,包括电子签名、格式化后的硬盘通过恢复取得的信息等等,与传统的录像、录音等视听资料有所区别。 6、证言。证人是指知晓案件事实并应当事人的要求和法院的传唤到法庭作证的人,证人就案件事实向法院所作的陈述称为证人证言。 7、鉴定意见。鉴定意见是专业人员运用某种专门知识,对案件证据材料进行分析鉴别,对专门性问题作出意见,以作为法官判断相关证据真伪的参考依据。 8、勘验笔录。勘验笔录是指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在诉讼过程中,为了查明一定的事实,对与案件争议有关的现场、物品或物体亲自进行或指定有关人员进行查验、拍照、测量后的记录。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8人已浏览
488人已浏览
138人已浏览
14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