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按照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比例计提的担保赔偿准备,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同时将上年度计提的担保赔偿...
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按照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比例计提的担保赔偿准备,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同时将上年度计提的担保赔偿...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企业家是个人。包括符合规定条件的城镇注册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一般指年龄大、身体残疾、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连续失业一年以上、因失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再就业退役军人、高中毕业生、刑事解释教师。在上述人员中,对符合规定条件的残疾人、高中毕业生、农村妇女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财政折扣资金,可适度给予重点支持。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主要有七种方式,如下所示:1。对于一些经营状况良好、信用可靠的企业,银行在一定时期内授予一定金额的信用额度,企业可以在有效期和金额范围内回收利用。2、信用担保贷款一般由当地政府财政拨款、会员自愿支付的会员基金、社会募集的资金、商业银行的资金等组成。3、卖方可以向买方收取一定比例的预付款,以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财务困难。或由买方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卖方持汇票到银行贴现。四、异地联合合作贷,当然也可由牵头银行与异地合作企业开户银行结合,分别提供贷款。5、项目开发贷款,商业银行将对技术成熟、市场前景良好的高新技术产品或专利项目中小企业以及利用高新技术成果进行技术改造的中小企业给予积极的信贷支持。6、对于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银行可以根据出口合同或进口商提供的信用签证提供包装贷款。7、自然人担保有三种方式:抵押、权利质押、抵押和担保。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关准备金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2号文件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关税前扣除政策问题通知如下: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可按照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计提担保赔偿准备,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可按照不超过当年担保费收入50%的比例计提未到期责任准备,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同时将上年度计提的未到期责任准备余额转为当期收入。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实际发生的代偿损失,应依次冲减已在税前扣除的担保赔偿准备和在税后利润中提取的一般风险准备,不足冲减部分据实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四、本通知所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指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信用担保机构。五、本通知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执行。二、担保企业会计核算方法摘抄根据财政部《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5)17号文件规定: 2192“担保赔偿准备”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按规定提取的担保赔偿准备。二、企业提取担保赔偿准备时,借记“营业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担保代偿时,根据其收回的可能性分别借记“应收代偿款”科目或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三、收到被担保人延期归还的代偿款本息和赔偿损失等时,分别情况处理:(一)收到的款项等于原代偿款的,应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收代偿款”科目、本科目。(二)收到的款项大于原代偿款的,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原代偿的款项分别贷记本科目和“应收代偿款”科目,实际收到的款项大于原代偿款的差额,贷记“追偿收入”科目。(三)收到的款项小于原代偿款的,如果原代偿的款项全部确认为应收代偿款的,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原确认的代偿款金额,贷记“应收代偿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本科目(计提的担保赔偿准备余额不足的,应借记“担保赔偿支出”科目);如果原代偿的款项已全部冲减了担保赔偿准备的,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如果原代偿的款项部分确认为应收代偿款,部分冲减了担保赔偿准备的,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已确认的应收代偿款金额部分,贷记“应收代偿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本科目(计提的担保赔偿准备余额不足的,应借记“担保赔偿支出”科目)或贷记本科目。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提取的担保赔偿准备余额。 2193“未到期责任准备”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担保责任未解除时,为承担未到期责任而提取的准备,包括企业为担保期间在1年以内(含1年)的担保合同项下尚未到期的担保责任提取的短期责任准备和为担保期间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担保合同项下尚未到期的担保责任提取的长期责任准备。二、按规定比例提取本期未到期责任准备时,借记“营业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会计期末,按重新计算确定的应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额低于已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余额的差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费用”科目。三、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提取的未到期责任准备。 3121“一般风险准备”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按规定从税后净利润中提取的风险准备。二、企业提取风险准备时,借记“利润分配--提取一般风险准备”科目,贷记本科目。企业用风险准备弥补亏损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利润分配--一般风险准备转入”科目。三、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提取的风险准备结余。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27人已浏览
94人已浏览
111人已浏览
26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