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我国法律对公益性岗位有年假吗有以下规定:适用。 1、休带薪年休假是职工的一项权利,用人单位应该依法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 2、您与供职单位签定...
公益性岗位,也是编外人员,也实行合同制,这跟所谓的合同工一样,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二者的区别是招录对象有所区别。具体的待遇,无法一概而论,只...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我们无法避免新劳动法请假制度中的一些突发事件,因此我们需要向公司请假。以下是关于新劳动法请假制度的整理知识,希望对工作的朋友有所帮助。1、病假:(一)病假证明必须由公司指定的正规医院开具;(二)员工取回公司的病假证明必须包括:1。二级以上指定医院医生的病情诊断书;2、二级以上指定医院医生的病假建议书。(3)公司发现病假证明不合格的,视为事假扣除员工当天相应的工资和全勤奖;有欺诈行为且情节严重的,公司予以开除;(4)员工病假每月审核期为本月18日至下月17日:1。每月病假不得超过1天;2、每月累计病假1≤2,扣除全勤奖100元;3、每月累计病假2。扣除全勤奖200元的其余工资,严格按照公司人事部《员工守则》和《员工手册》第2、5款关于病假工资的扣除率执行(详见公司《员工守则》和《员工手册》)。操作规则:员工必须在假期后一周内向行政人员提交假单进行登记。超过一周(从假期回来当天开始计算)仍未支付假单的公司,按事假处理从当月工资中扣除。2、事假(每月计算时间段:本月18日至下月17日):(一)本月任何请事假的员工都不会有全勤奖金;(二)经公司批准,员工可以休无薪事假,但一年至多不得超过十个工作日;5天以上的事假必须提前一周提出;(三)员工事假超过公司规定的最大期限,影响公司正常工作的,视为自动离职。(4)工资扣除公式为(基本工资补贴)÷21、75×事假天数3。年假:公司会给员工年假,让他们下班后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公司鼓励大家充分利用年假休息。享受带薪年假的条件如下:(1)服务期满一年后,所有员工均可享受12个工作日的年假,服务年限每增加一年,年假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个工作日,年假最多不超过20个工作日,员工无权在试用期内享受年假。(2)服务第一年,员工可享受的年假按当年就业时间比例计算:工作日数÷365天×12天(3)员工就业终止时,未休年假按当年就业期限比例计算平均工资:月基本工资÷21、75×剩余年假日数必须提前申请:(一)请假≤1的申请必须提前1个工作日提出;(二)请假少于连续五天的申请,必须提前三个工作日提出;(三)连续五天请假的申请必须提前一周提出;(四)请假超过连续十个工作日的,必须提前两周提出。
按照要求办理即可。根据1978年6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规定,下列几种情况可以办理退休: (1)男性干部、工人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 (2)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种的职工,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的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 (3)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的,经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 (4)因工致残,经医院证明(工人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按月享受伤残津贴;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提供的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公益性岗位,其劳动合同不适用劳动合同法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及支付经济补偿的规定。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可获得劳动保障部门按月提供的岗位补贴,公益性岗位岗位补贴标准确定为当年最低工资标准的70%-120%,根据各地政策不同,所以公益性岗位工资标准也不相同,相同的是都应该有社会保险。公益性岗位最长聘用三年,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可获得劳动保障部门按月提供的岗位补贴,多数人可获得三年的补贴,额度为最低工资标准的70%,到期后便没有相关的优惠政策了。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劳动双方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公益性岗位同样属于《劳动合同法》范畴,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法》第十一条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第十六条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三)劳动合同期限;(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六)劳动报酬;(七)社会保险;(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41人已浏览
794人已浏览
318人已浏览
2,36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