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如何通过单位获得职业病赔偿?

2024-12-05
如果职业病患者希望从所在单位获得经济赔偿,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途径: 1. 协商调解:患者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以达成赔偿协议为目的。这种方式通常需要患者在某些权益上做出让步,特别适用于需要立即治疗费用的情况。 2. 劳动仲裁:如果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患者可以向所在地的劳动仲裁机构提交劳动仲裁申请。这是一项解决劳动纠纷的法定程序。 3. 法院诉讼:对于对仲裁裁决结果不满的患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审理并作出判决。在用人单位拒不履行赔偿义务时,患者还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已生效的法律文书。 4. 职业病待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职业病患者依法享有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包括治疗、康复和定期体检等方面。对于不适宜继续从事原有职业的患者,用人单位应将其调离原岗位并给予妥善安置。关于职业病患者的诊疗及康复费用以及社会保障事宜,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相关规定处理。如果用人单位未能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职业病患者的医疗及生活保障责任将由最终用人单位承担。如果用人单位未能按时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有权在特定时间段内自行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职业病患者向用人单位提出的民事赔偿请求被拒绝,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相关法规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相关问答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看完还不明白?马上在线问一下吧!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网友热门关注

法师兄 专业问答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