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最低工资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
劳动者工资标准如下:1。用人单位应当与员工约定工资、支付周期、支付日期等内容。2、实行年薪制度或者按照考核周期支付工资的,应当按照不低于最低...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劳动者工资标准具体如下: 1、用人单位应当与员工约定工资及其支付周期、支付日等内容。 2、实行年薪制或者按照考核周期支付工资的,应当每月按照不低于最低工资的标准预付部分工资。不得拖或者克扣。加班工资支付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3、工资支付周期不超过一个月的,约定的工资支付日不得超过支付周期期满后第七日;工资支付周期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的,约定的工资支付日不得超过支付周期期满后的一个月;工资支付周期在一年或者一年以上的,约定的工资支付日不得超过支付周期期满后的六个月。 4、资支付周期不超过一个月的,约定的工资支付日不得超过支付周期期满后第七日;工资支付周期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的,约定的工资支付日不得超过支付周期期满后的一个月;工资支付周期在一年或者一年以上的,约定的工资支付日不得超过支付周期期满后的六个月。 5、用人单位因故不能在约定的工资支付日支付工资的,可以延长五日;因生产经营困难,需延长五日以上的,应当征得本单位工会或者员工本人书面同意,但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6、员工工资应当从用人单位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计发至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之日。 7、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应当制作工资支付表。 8、用人单位应当将工资支付给员工本人。 9、用人单位以周、日、小时支付员工工资的,其工资折算按照每日工作八小时、每周工作四十小时、每月平均工作二十一点七五日计算。 10、劳动者依法享受法定休假日、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产假、看护假、计划生育假等假期期间,用人单位应当视同其正常劳动并支付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 11、实行计件工资的,用人单位应当科学合理确定劳动定额和计件单价,并予以公布。《劳动法》第四十六条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劳动法工资最低标准: 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提供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注意最低工资标准不包括这些:加班工资;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条件下的津贴;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
按照劳动保障部最新的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办法,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0天增设为11天,制度计薪日也从原来的20.92天改为21.75天。国家调整职工全年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办法,厘清了“制度工作日”(365-52×2-1 1)和“制度计薪日”(365-52× 2)两个概念,原来每月都是20.92天,现在则分别为20.83天和21.75天。“制度工作日”主要用于工时管理,是判断超时加班的标准;“制度计薪日”则直接用于日工资、加班工资计算等方面。调整后,加班工资基数等于月薪除以21.75天,比原来除以20.92略有降低,因此,春节等法定节假日和周六日休息日加班,加班费在工资基数没有增长的情况下将有所减少。“但按照这个方法,无论法定节假日增加到多少天,加班费都不会有什么变化。因为法定节假日已纳入计薪体系,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4人已浏览
273人已浏览
121人已浏览
16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