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征用耕地的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6—10倍;征用其他土地的补偿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用耕地的补偿费标准,结合当...
1、办理工伤所产生的交通费、资料复印费,由谁承担法律没有明文规定。 2、外来外人员综合保险,是一次性支付工伤保险待遇,不享有一次性工伤医疗补...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如果用人单位给员工办理的工伤保险,一旦员工发生工伤,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按责任划分分别承担费用; 如果没给员工办理工伤保险,一旦员工发生工伤,所有费用都由用人单位承担。 工伤医疗待遇 1.医疗、康复和辅助器具费用:政策规定范围内的实报实销(工伤保险基金) 2.伙食、交通、食宿费:市内住院伙食补助按本单位因公出差标准70%发给;转外住院的食宿、交通费按本单位因公出差标准报销(企业) 3.工资、福利及护理费: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不变,停工留薪期不超过12个月,特殊情况经鉴定后,延长期不超过12个月。生活不能自理的,护理费由单位负责(企业)
如果构成工伤,应当获得工伤保险理赔。不构成工伤的,工伤保险不赔偿。 如果单位为你缴纳了工伤保险,该工伤赔偿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如果单位没有为你缴纳工伤保险,全部工伤保险赔偿,由单位全额赔偿。 赔偿数额按照工伤鉴定结论中确定的伤残等级确定,每个等级赔偿标准略有不同。具体每个等级的赔偿标准可以参看《工伤保险条例》。
按照用人单位行业费率、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职业病危害程度确定。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个人不缴费,由用人单位按照本单位全部职工工资总额,按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费率缴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用人单位费率,按照国民经济分类,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由低到高,依次将行业工伤风险类别划分为一类至八类,基本费率分别为0.2%、0.4%、0.7%、0.9%、1.1%、1.3%、1.6%、1.9%左右,再按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职业病危害程度,进行浮动调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调整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的通知》人社部发[2015]71号 一、关于行业工伤风险类别划分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对行业的划分,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由低到高,依次将行业工伤风险类别划分为一类至八类(见附件)。 二、关于行业差别费率及其档次确定不同工伤风险类别的行业执行不同的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各行业工伤风险类别对应的全国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为,一类至八类分别控制在该行业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0.2%、0.4%、0.7%、0.9%、1.1%、1.3%、1.6%、1.9%左右。通过费率浮动的办法确定每个行业内的费率档次。一类行业分为三个档次,即在基准费率的基础上,可向上浮动至120%、150%,二类至八类行业分为五个档次,即在基准费率的基础上,可分别向上浮动至120%、150%或向下浮动至80%、50%。各统筹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确定本地区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具体标准,并征求工会组织、用人单位代表的意见,报统筹地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基准费率的具体标准可根据统筹地区经济产业结构变动、工伤保险费使用等情况适时调整。 三、关于单位费率的确定与浮动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职业病危害程度等因素,确定其工伤保险费率,并可依据上述因素变化情况,每一至三年确定其在所属行业不同费率档次间是否浮动。对符合浮动条件的用人单位,每次可上下浮动一档或两档。统筹地区工伤保险最低费率不低于本地区一类风险行业基准费率。费率浮动的具体办法由统筹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商财政部门制定,并征求工会组织、用人单位代表的意见。工伤保险行业风险分类表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9人已浏览
214人已浏览
987人已浏览
16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