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劳动保护条例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劳动安全,防止和消除劳动者在劳动和生产过程中的伤亡事故,以及防止生产设备遭到破坏,我国《劳动法》和其他相关法律...
1、免于刑事处罚,是有罪不处罚。 2、对于受贿罪免于刑事处罚依据《公务员》、《纪律处分条例》要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当然不能再担任领导职务。 ...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988年6月28日,《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2]由国务院第十一次常务会议通过,1988年7月21日时任总理李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9号),规定自1988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了实施《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等用人单位女职工的劳动保护。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的领导。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用人单位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条工会、妇女组织依法对用人单位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支持和协助女职工维护其合法权益。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女职工劳动保护制度,改善女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加强对女职工的劳动安全卫生知识培训。
劳动法是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更要组成部分。劳动法以规范劳动关系为对象,以保护劳动者为主旨,通过行政监督,规范劳动法律制度,推进劳动标准的实施。《条例》所称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是指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总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布了一系列劳动保障方面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这些法律、法规、规章的发布实施对调整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关系,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保证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很多问题,例如,一些企业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费,无故克扣或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等,有些企业甚至违法使用童工。由于《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比较原则,劳动保障方面的行政法规仅限于一些特定领域,因此为了加强劳动保障的综合执法力度,加强对用人单位用工行为以及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的监督检查,有必要依据《劳动法》制定一部为保证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的行政法规,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严厉惩处和打击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832人已浏览
2,677人已浏览
171人已浏览
95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