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疾病或非因工负伤休假日数应按实际休假日数计算,连续休假期内含有休息日、节假日的应予剔除。而以上公式中提到的计薪日概念,是指国家规定的制度...
一、病假一般可以休几天疾病或非因工负伤休假日数应按实际休假日数计算,连续休假期内含有休息日、节假日的应予剔除。而以上公式中提到的计薪日概念,...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疾病休假工资标准: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在6个月以内的,企业应按下列标准支付疾病休假工资: 1、连续工龄不满2年的,按本人工资的60%计发; 2、连续工龄满2年不满4年的,按本人工资70%计发; 3、连续工龄满4年不满6年的,按本人工资的80%计发; 4、连续工龄满6年不满8年的,按本人工资的90%计发; 5、连续工龄满8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100%计发
1.伤病休假职工不得从事有收入的活动。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企业不得聘用伤病休假职工。对利用伤病假从事有收入活动的职工,要停止其伤病保险待遇,不予报销医疗费,并限期返回单位复工。经批评教育不改的,可按《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和辞退违纪职工的规定处理。”因此,员工在疾病休假期间不得从事有收入的活动。如果公司查实劳动者在外从事其他有收入的工作的话,可以停止其伤病保险待遇,不予报销医疗费,并限期要求其返回单位复工。但由于此通知发布时间很早,现在医疗保险已由社会统筹,治疗期间的医疗费用不由公司负责,而是由医疗保险统一负责,停止疾病保险待遇恐怕难以实现。所以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有效的手段是要求该员工返回单位复工。 2.《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已经废止。公司内部管理,主要以内部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如果休假员工一意孤行,可以据此认定员工为旷工,按照公司规章制度其作进一步处理。符合公司规章制度违纪辞退条件的,可以辞退。 3.实践操作中也有两个难点:一是很难证明员工在外从事有收入的活动,二是如何定义“有收入活动”存在一定难度。即使知道了员工确实存在疾病休假期间在外打工的事实,但却难以获得可靠的证据,无法向裁审机关展现,用人单位需要避免这一尴尬。 4.如果难以阻止病假员工在外兼职,也可以考虑揭露病假单真实性,从而证明此员工不需要休假的事实。正规医院开病假单有一套规范的流程。比如,门诊病假由医师开具后需到门诊办公室进行盖章登记备案,随后方可发放给病人。根据病情的不同,对医师开病假的天数上限有一定限制。这些措施都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医师随意开病假单的现象。假设公司对于病假单的真实性有异议,可以凭单位介绍信到医院门诊办公室查询病假单登记情况;如果对病情是否需病假有疑问,同样可凭单位介绍信到门诊办公室查询,并可联系开出病假单的医师了解具体病情。即使员工确实存在疾病,公司上门查询后,也可以对医师开具病假单的行为提出警示,未来医师开具假单时也会更加谨慎。特别是公司对医师指出医师认为需要休假的人在外面兼职的事实,必然会对医师本人有所震慑。医师拒不配合,包庇员工的,公司可以向医院纠风办投诉。 5.2008年实施的《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也提供了一条解除劳动合同的方案: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条不仅仅用于员工疾病休假期间,也可以运用于正常上班期间。但是公司要注意提出后拒不改正这个流程。 6.虽然法律允许员工向用人单位请病假,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对病假的天数也是有要求的,如果允许员工一直请病假,一方面是会耽误本职工作,另一方面对用人单位来讲也是很不利的。至于病假可以请多久,一般医疗期最长是不能超过24个月。如果是因为一些小病,如感冒、发烧等等而请病假的话,则往往都是请1-3天。
病假根据在本单位工作时间不同以及总工作年限不同而不同,最高可以达到24个月。 根据你的情况,病假最多3个月,超出3个月的病假,用人单位可以在支付每工作一年一个月的经济补偿金后解除劳动合同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第二条规定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 第三条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 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 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 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综上所述,病假即为医疗期根据工作年限不同,最高可以达到24个月。对某些患特殊疾病(如癌症、精神病、瘫痪等)的职工,在24个月内尚不能痊愈的,经企业和劳动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医疗期。 同时,在各省、直辖市中,也会有相关规定,其规定时间应当不少于以上第三条的规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615人已浏览
195人已浏览
432人已浏览
13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