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并非毕业生违背了用人单位的意愿就要交“违约金”或者“经济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规定只有两类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
应届毕业生就是指应该在毕业的年份毕业的毕业生。当年毕业的毕业生算应届毕业生,与是否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没有关系。应届毕业生包括当年应届毕业...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大学应届毕业生提前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从什么时候开始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使用者和劳动者在雇佣前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是从雇佣日开始建立的。这种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现实生活中的争议和纠纷。例如,即将毕业的在校大学生在毕业前与用人单位订了劳动合同,其劳动关系也只能从正式上班日开始计算。二、试用期是否包含在劳动合同期内;试用期是否包含在劳动合同期内。劳动合同只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为劳动合同期。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雇主经常在试用期内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而是在劳动者成为正式成员后签订劳动合同。首先,使用者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其次,即使在试用期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间的期限也会计入劳动合同期间。三、试用期内单位是否应该给员工缴纳社保单位为试用期内的工人缴纳社保。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内。由于试用期属于劳动合同期限范围,员工有权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即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如果公司在员工试用期间没有缴纳社会保险,可以在正式签订劳动合同后为员工支付。
应届毕业生一般可以签订劳动合同。应届毕业生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但是,签订劳动合同必须是双方的真实意图,劳动合同的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秩序。
应届毕业生劳动合同和人才合同没有区别,只不过说法不同,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通常需要先签订三方协议,劳动者依法报道后,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三方协议失效。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订立劳动合同,通常需要包含如下内容:一、《劳动合同法》第17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用人单位的名称是指用人单位的全称;根据《合同法》规定,住所是指用人单位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法定代表人是依照法律规定或公司章程规定,代表用人单位行使职权的负责人;主要负责人应为法定代表人以外的能够代表用人单位行使职权的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劳动者姓名应是劳动者户口登记和身份证一致的姓名;住址是指劳动者主要生活居住的具体地点;外出务工人员一般登记其原籍地址;其他有效证件是能够证明劳动者身份的合法有效证件,如护照。 (三)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期限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经过协商一致而确定下来的,用人单位提供工作岗位,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期限。也就是从何时起至何时止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内容是指劳动者要用人单位具体从事什么劳动,在什么地点劳动,怎么提供劳动,从事几项劳动工作等;工作地点就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具体的工作场所,包括:场所位置、环境、条件等。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具体时间段,工作时间一般以小时计算,包括每日多少小时、每周工作多少天数或每月工作多少天数等,法律明确规定了工作时间的计算方式,超过法定的工作时间,用人单位就要支付加班费。休息休假是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休息是指劳动者免于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自行支配的时间,休假是劳动者带薪休息。休息休假主要有:工作间隙休息、日休息、周休息、法定节日休息、探亲休假、年休假、婚假等。 (六)劳动报酬;劳动报酬是指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用人单位相应给付劳动者的货币。劳动报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交通费、电话费等 (七)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是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对劳动者在其生、老、病、死、伤、残、失业以及发生其他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社会保险是一项法定的、要求劳动者及用人单位强制参加的社会保障制度,它是国家对劳动者履行的社会责任,也是劳动者应享受的基本权利。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或以与劳动者约定为由,拒绝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法定义务。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劳动保护是指用人单位为了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劳动条件是指用人单位为使劳动者顺利完成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任务,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职业危害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或在其他职业活动中可能产生的对生命健康的伤害。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法律、法规规定的应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是指上述规定以外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事项。二、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合法原则要求劳动合同的形式合法和内容合法。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除非全日制用工外,都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内容必须具备必备条款,且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2)公平原则:公平原则要求劳动合同内容公平合理,用人单位不得以强势地位压制劳动者而制定显失公平的合同条款。 3)平等自愿原则: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订立劳动合同时法律地位平等,订立劳动合同完全是出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真实意思的表示,出于自愿而签订。 4)协商一致原则:协商一致原则是指合同条款是经双方协商一致达成的,任何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不得强迫订立劳动合同。 5)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一项社会基本道德原则,为人处世均应当遵循该原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时要诚实,讲信用,不得欺诈对方。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三、劳动合同补签和倒签的法律后果区别用人单位事后补签劳动合同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为“补签”,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事后签订劳动合同,把合同期限往前移,签订日期为补签合同的时间。另一种为“倒签”,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事后补签劳动合同,将合同期限往前移,同时将签订日期写成劳动关系建立之初的时间。“倒签”劳动合同,劳动者往往拿不到用人单位未按期签订劳动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因为在审理过程中存在举证难的问题。若“倒签”是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的共识,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就符合民法关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就是有效的。在补签劳动合同时需要慎重,要理解“倒签”与“补签”的差异,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时,只有将签订日期写明为签合同的日期,才能定为“补签”,才能证明签订劳动合同的真正日期,也有利于劳动者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益。四、《劳动合同法》的订立的规定条文为第七条至二十八条。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95人已浏览
245人已浏览
1,489人已浏览
34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