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放火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首要罪名,历来是打击的重点。对于放火罪的基本构成要件,一般来讲比较容易把握,但是各地对于放火罪的加重构成要件尤...
我国《》将放火犯罪分为两个量刑档次,一是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的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二是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的造成人员死伤或...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放火罪的损失数额是定罪量刑的重要依据,其标准的确定应体现罪责刑相适应。放火罪是典型的危害公共安全罪,属于严重的刑事犯罪。对于放火罪,我国刑法将其分为两个量刑档次:一是刑法第114条规定的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是刑法第115条第一款规定的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除致人重伤、死亡的量刑标准较容易判断以外,对何为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由于司法解释并没有规定明确具体的数额标准,而此标准又是对行为人是否应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界定依据。因此,在司法实践中,虽有法律规定,但因无具体的数额标准,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重罪轻判或轻罪重判的情形出现。 放火罪造成的损失额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放火行为的危害性程度,刑法也是将放火行为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作为放火罪定罪量刑的界定依据之一。“重大损失”数额标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的承担。因此,对“重大损失”数额标准的确定应尽可能的考虑相关因素,谨慎对待,体现刑法罪责刑相一致的原则。我们认为,在数额标准确定的过程中应考虑如下一些因素,例如,我国在打击危害公共安全罪方面的刑事政策;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放火罪定罪量刑方面的审判实践,与放火罪类似犯罪所确定的数额标准以及放火罪本身的条文内容等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影响“重大损失”的数额标准,因此,在理解确定此数额标准时应作充分的考量。
放火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及公共安全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放火”是指行为人使用各种导火材料,点燃目的物,或者利用既存的火种即可以引起火灾的危险因素,引起公私财物的燃烧,制造火灾的行为。放火既可以采用作为的方式实行,如用引燃物将目的物点燃,也可以采用不作为的方式实行,但不作为方式构成的放火罪,必须以负有防止火灾发生特定义务的人员为前提,也就是行为人对形成火灾原因的火情具有防止火灾发生的特定义务,且根据其主、客观条件有能力履行这一义务而没有履行,以致造成火灾的。如负有防火义务的油库安全员,发现油库有着火的危险,能够采取防火措施而不采取措施,导致了油库火灾发生,就构成不作为的放火罪。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和省公安厅联合制定的于2007年2月1日起执行的《关于办理失火和消防责任事故案件的若干规定》中规定:(一)过失引起火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以弄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款之规定,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1、导致死亡3人以上; 2、重伤10人或者死亡、重伤10人以上; 3、造成直接财产损失100万元以上; 4、烧毁30户以上且直接财产损失总计50万元以上; 5、过火有林地面积为50公顷以上或防护林、特种用途林10公顷以上; 6、人员伤亡、烧毁户、直接财产损失虽不足规定数额,但情节严重,使生产、教学、生活受到重大损害的。(二)过失引起火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以弄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之“情节较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导致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 2、造成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 3、烧毁15户以上且直接财产损失总计25万元以上; 4、过火有林地面积为2公顷以上。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05人已浏览
152人已浏览
258人已浏览
2,50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