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经济性裁员,是指用人单位一次性辞退部分劳动者,以此作为改善生产经营状况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保护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和生存能力,度过暂时的难...
正常的裁员,裁减一定数量的职工要经过法定程序,同时需要补一年一个月的经济补偿金;而辞退分为合法辞退与违法辞退,合法辞退是因为员工本身的过错或...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实体条件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四种情况下可以进行经济裁员:一是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进行重组。二是生产经营存在严重困难。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总是面临激烈的竞争。一旦市场需求判断失误或决策偏差,企业的生产经营可能会出现困难。当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时,应允许用人单位以各种方式进行自救,而非进一步陷入破产、关闭的绝境。三是企业转产,重大技术创新或经营方式调整,劳动合同变更后,仍需裁员。第四,劳动合同订立时依据的其他客观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二)程序性条件为了尽量减少经济裁员对劳动者和整个社会稳定团结的影响,《劳动合同法》延续了《劳动法》关于经济裁员的程序性规定,要求用人单位履行一套法定程序。这些法定程序是有序的,必须完成。一、必须裁减20人以上或者不足20人,但占企业员工总数的10%以上。在国务院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的《劳动合同法》草案中,关于经济裁员的人数标准只规定了50人。在全文公开征求社会意见的过程中,很多意见认为规定一个固定数不全面,有的企业规模小,一次性裁员15人对企业和员工来说是一件大事。建议在规定一个固定数的同时再规定一个比例。因此,减少人数有两个相对标准:20人以上或不到20人,但占企业员工总数的10%以上。第二,必须提前30天向工会或全体员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员工的意见。三、裁减人员计划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用人单位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职工意见,必要修改原裁减人员计划,形成正式的裁减人员计划。
用人单位经济裁员,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年支付一个月的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六个月以下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的经济补偿。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采用列举和概括相结合的方式,规定四种情形下企业可进行经济性裁员:1.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2.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3.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4.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另外,经济性裁员还有人数上的要求:一次性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才是经济性裁员。如不符合法定人数要求,只能单个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制糖厂的情况看,该厂目前已处于上述第2项的状态,属于“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情形,且拟裁减人数超过了20人,根据前述规定,该厂是可以进行经济性裁员的。在进行经济性裁员的具体操作中,单位要严格遵循下列程序:1.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提供有关生产经营状况的资料。2.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内容包括:被裁减人员名单、裁减时间及实施步骤,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集体合同约定的被裁减人员的经济补偿办法。3.将裁减人员方案征求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4.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并听取劳动行政部门的意见。5.由用人单位正式公布裁减人员方案,与被裁减人员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按照有关规定向被裁减人员本人支付经济补偿金,并出具裁减人员证明书。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裁员时,“老、弱、病、残”员工一般不得裁减,包括: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病);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残);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病);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弱);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老)。同时,裁减人员时,还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1.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2.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3.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照料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另外,用人单位裁员后,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还应当通知被裁减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654人已浏览
24,114人已浏览
255人已浏览
36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