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可现实中很多用人单位仍然在规章制度中赋予自己对员工罚款的权利,且这种做法还被一些法律理论和实践所接受。理由有二: 首先,法律既要维护劳动者的...
新劳动法对于员工罚款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犯错的员工,没有明确约定的,按照劳动法不能对员工进行处罚,因员工的过错造成公司产生巨大损失,用人单...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四条明确,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 用工单位在规定施行前使用被派遣劳动者数量超过其用工总量10%的,应当制定调整用工方案,于规定施行之日起2年内降至规定比例。 用工单位未将规定施行前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降至符合规定比例之前,不得新用被派遣劳动者。
劳动法并不是针对所有的在职人员制定的一部法律,只有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 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才能适用劳动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这里有两点需要加以注意:一是只要劳动者已事实上成为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不论是否订立了劳动合同,都适用劳动法。二是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只有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以及按照规定应当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工勤人员(即通常所讲的工人),和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非工勤人员适用劳动法。未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非工勤人员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不适用劳动法。 此外,依据有关规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人员适用劳动法。 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农村劳动者、现役军人和家庭保姆,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权的外国人,不适用《劳动法》
按照法律规定单位可以罚款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即可。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有对劳动者进行管理的权力,劳动者应当在生产过程中服从劳动者的管理,劳动者有过错的,用人单位可以给予相应的处罚,但这种处罚是企业内部的管理行为,不得与国家的法律对抗,否则应宣布无效。无论怎么罚款,发给职工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 劳动仲裁时效为1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侵权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建议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申请劳动仲裁应当在单位注册地或劳动关系实际履行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09人已浏览
133人已浏览
374人已浏览
7,88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