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伤认定 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 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劳动、聘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 (二)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二: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用人单位、工伤职工可以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初次劳动能力鉴定申请。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时限自作出工伤认定结论之日起最长不超过2年。工伤职工本人无法提出申请的,可由其近亲属代为提出。 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二)《工伤认定决定书》原件和复印件; (三)诊断证明、检查检验报告等原件和复印件,完整有效的病历; (四)职工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五)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针对工伤发生时本人应该怎么办,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发生工伤后,员工救济的流程是: 一、尽快就医,积极配合治疗。 二、及时申请工伤认定。发生工伤后用人单位应当在事故发生之日起三十日内人社部门申请,如用人单位未按期申请,受伤职工本人及其近亲属或工会组织可在事故发生之日起一年内申请; 切记,申请时限是一年,超过一年的人社部门将不会再予以受理。工伤认定只要发生了就可以申请认定,无需等待治疗终止,应尽早申请,便于人社部门调查核实,确定是否为工伤。 三、治疗终结后,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治疗结束伤情稳定后,如果受伤留下残疾,可申请作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四、工伤理赔。用人单位参加了工伤保险的可凭《工伤认定决定书》《鉴定结论书》到社保经办机构申请工伤待遇、报销医疗费用。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由用人单位自行承担。 五、赔付争议处理。工伤赔付过程中,如用人单位和受伤职工达不成一致,可申请劳动仲裁,也可以到法院诉讼。
发生工伤后应当及时进行工伤认定,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不能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单位没有提出认定的,劳动者本人或者其亲属、工会应当在工伤发生后一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认定为工伤后,等伤情相对稳定了可以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进行工伤鉴定,确定工伤等级。最后劳动者就可以按照工伤等级要求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了。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