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管理条例的规定1.企业要根据工作性质和劳动保护的需要,配发必备的劳保用品,以保护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工种和不同的劳动条件配发不同标准的劳保用品。 3、从事混合作业和多工种作业人员,以主要作业“标准”配发劳保用品,不能同时享受“双重标准”待遇。 我国法律对此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但是地方政府应该对用人单位做出了相应的规范,你应该参考当地政府做出的标准。
针对劳保用品配发标准,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合理发放和使用员工劳动保护用品是保障员工在生产劳动(工作)中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措施,劳保用品发放本着安全、经济、实用、合理的原则发放。发放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的一项预防性辅助措施,不是生活福利待遇。发给工人的劳动防护用品,必须按照劳动条件发放。
职工劳动保护用品发放标准 1、劳动防护用品经费人均控制数按每个工种每人每年计算,人均控制在80—140元,其中地质勘探、森工林区、矿山井下最高不超过180元;防寒用品最高不超过80元。超过部分在税后留利或福利基金中列支,不摊入成本。人均控制数由省级各企业主管部门或行业管理部门根据物价变动情况,每2年或3年核定一次,并将入生产成本的劳动防护用品经费一并报送省劳动厅备案。 2、对合同制职工、临时工、民工应按照同工种、同劳动条件、同标准供给劳动防护用品,离开生产岗位时,由所在单位收回或作价处理给本人。 3、企、事业单位中经常跟班作业的基层干部、安技员按同工种、同劳动条件、同标准的原则发给劳动防护用品。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