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龄工资定义
工龄工资,又称年功工资,是企业按照员工的工作年数,即员工的工作经验和劳动贡献的积累给予的经济补偿。工龄工资是企业分配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金额不是很高,但工龄工资的作用不可小瞧。
二、目前企业工龄工资情况
企业执行工龄工资的政策各不相同。少数企业觉得工龄工资所占比例小、意义不大,干脆不设置这项政策;多数企业的工龄工资政策呈线型,即确定m元/年的标准,员工实际所得工龄工资为工作年限;分配标准;有的企业还规定了工龄工资的起拿年限,即工作满几年起计发。
线型工龄工资政策计算简单,统计方便。但也存在一些弊端:
1、没有划分社会工龄和企业工龄
以前的企业多是国营性质,人才流动率低。即使流动,也多在国企之间,因此划分社会工龄和企业工龄意义不大。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人才流动频率也高了起来,而工龄工资的分配应以企业工龄为主,企业工龄参照社会工龄的分配方式不尽合理。
2、没有根据员工的劳动贡献进行分配
员工到新的企业工作,其贡献由零开始。随着对企业情况的不断熟悉和各项业务的逐渐精通,贡献不断增大,并在一定时候达到巅峰。
员工在一个企业工作较长时间后,其创造力、能动性等会有所削弱,加之个人工资的总额不断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边际贡献相对逐渐减少。因而,企业按同一标准分配工龄工资不尽公平。
3、在标准不高的情况下,拉不开工龄工资的差距
不少企业工龄工资的标准较低。有的参照国家机关,标准仅为1元/年,按此标准计算,一个在企业工作了二三十年的老员工与新员工工龄工资总额仅相差二三十元,工龄工资好似一项摆设,其价值未能充分发挥。
三、工龄工资有上限吗
劳动法没有工龄工资的规定,具体工资分配方式是用人单位自主权。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六条、四十七条、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工资分配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和最低工资保护,用人单位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属于自主权,由用人单位依法自主确定。
劳动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工龄工资的规定,是否实行工龄工资,工龄工资如何确定是用人单位自主权。
《劳动法》
第四十六条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第四十七条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第四十八条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n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