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投资公司的资本只能以私募方式,向特定的具有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募集,而不得通过在包括各类网站在内的媒体上发布公告、在社区张贴布告、向社会散发传单、向公众发送手机短信,或是通过举办研讨会、讲座及其他公开或变相公开方式(包括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机构的柜台投放招募说明书等),直接或间接向不具有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进行推介。股权投资公司的资本募集人须向投资者充分揭示投资风险及可能的投资损失,不得向投资者承诺确保收回投资本金或获得固定回报。对此,业内人士也提醒普通投资者,凡是通过上述形式进行的公开或变相的“私募”活动,最好要谨慎。
一、企业私募发行的对象一般是哪些人
私募发行的对象是特定人。所谓特定人,指在公司推出定向增发议案时,名称、身份以及拟置入上市公司的资产都业已确定的人,这样使私募发行区别于发行对象不确定的配售行为。特定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一般各国都对特定人的资格进行了限定。中国证监会2003年的15号令《证券公司债券管理暂行规定》中第九条:定向发行的债券只能向合格投资者发行。合格投资者是指自行判断具备投资债券的独立分析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且符合下列条件的投资者:
(一)依法设立的法人或投资组织;
(二)按照规定和章程可从事债券投资;
(三)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或者经审计的净资产在2000万元以上。对于私募股票的特定人,中国现行法律没有规定。笔者认为,中国也可以不要求特定人具备一定的资格,可以通过一系列聘请中介机构和信息披露等制度安排,把特定人限定在有相当实力且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少数人。修订中的《证券法(草案)》规定向五十人以上的特定对象销售证券的行为构成公开发行,合理的推论是,特定人的数量不能超过五十人。
二、股权投资骗局判断的方法是什么
股权投资骗局判断的方法:
1、投资主体不具体:私募股权投资只能面向特定对象,但数量有限200人、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基金不得超过50人,向公众吸收资金,即社会不特定的对象,通常涉及大量的人涉嫌非法集资;
2、私募股权公开吸引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只能以非公开方式进行,通常由基金经理私下与投资者协商;
3、承诺回报快:私募股权投资通常是长期持有公司的股票或长期投资公司,属于长期投资方式。非法集资一般承诺投资期限短,通常以月、季、半年、一年或两年承诺回报,即投资时间短,回报快;
4、承诺回报高:非法集资通常以高息、返利等为诱饵,承诺在一定期限内偿还本息或给予固定回报;
5、虚构项目:涉及非法集资的项目经理虚构项目,从事庞氏骗局和自筹,或在实际投资过程中明股实债。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