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一是本指引将全面预算定义为一种预算安排。二是本指引定义的全面预算明确了全面预算活动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三是本指引定义的全面预算明确了期间范围,是企业对一定期间的预算安排。全面预算有助于企业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明确目标,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可以改变企业的管理方式;可以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有利于正确评价各级、各部门的绩效;有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等等。
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审计,就是对被审计单位全面预算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的审查和评价活动,对促使被审计单位加强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建设,防范全面预算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当建立对全面预算内部控制的审计制度,明确审计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内部审计部门或人员应检查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业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各项规定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审计依据
全面预算控制审计依据除了国家关于全面预算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企业制定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及其《企业内部控制手册》有关全面预算部分的内容外,还应包括包括国家、行业协会、被审计单位有关审计方面的规范及标准等。
审计目标
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审计目标,就是保证全面预算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促使企业预防和控制全面预算风险,具体包括:
(1)证实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是否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
(2)证实各项全面预算业务是否合法、合规等。
审计内容
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审计内容,因审计主体、审计要求及其审计方式的不同而不同。采用传统的全面审计方式,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审计指审查和评价全面预算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两个方面,范围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业务。采用现代以风险为导向审计方式,审计人员应以全面预算风险为导向,审计已经设计的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及其相关的管理制度是否有效执行,是否有效控制了全面预算风险;已经设计有效的全面预算各控制点的控制措施是否有效实施,是否有效防止了各控制环节的风险;是否根据业务、环境等的变化持续改进全面预算内部控制等。
审计程序
关于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审计程序,笔者认为,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审计一般程序包括全面预算内部控制有效性调查、初步评价、风险评估、控制测试、评价缺陷、审计评价、形成意见等。
(一)调查了解
调查了解,就是调查了解全面预算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基本情况,是对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审计实施阶段的首要环节。全面预算调查这项工作是在内部控制审计总体工作的准备阶段的基础上进行的,涉及具体内容很多,也因单位的不同而不同。对全面预算内部控制调查了解的方法有文字叙述法、调查表法、流程图法、控制矩阵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其特点,经常综合运用。实际审计工作中,为提高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审计效率,调查了解工作应同全面预算现场测试工作一并进行,不宜为满足调查而走形式。
(二)初步评价
对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初步评价,可通过问题调查表和初步评价表进行反映。全面预算初步评价可以结合调查了解程序一起进行,也独立进行。
(三)风险评估
按照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审计人员进行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审计应当以风险评估为基础,选择拟测试的控制,确定测试所需要收集的证据。全面预算风险评估,就是识别、分析、评价全面预算方面的风险,包括以下内容:
1、不编制预算或预算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缺乏约束或盲目经营。
2、预算目标不合理、预算编制不科学,可能导致企业资源浪费或发展战略难以实现。
3、预算缺乏刚性、执行不力、考核不严,可能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四)控制测试
全面预算内部控制测试,就是审计人员现场测试全面预算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对全面预算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测试时,审计人员应当综合运用询问适当人员、观察经营活动和检查相关文件等程序。对全面预算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测试,审计人员也应当综合运用询问适当人员、观察经营活动、检查相关文件以及重新执行控制等程序。事实上,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对全面预算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和运行有效性是一并进行测试的,测试的重点是全面预算关键控制。
(五)评价缺陷
评价全面预算控制缺陷,就是对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存在的设计和执行有效性方面的缺陷进行分析和评价。对已发现的全面预算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审计人员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核对测试结果和数据,确认全面预算内部控制缺陷事实并在缺陷认定底稿上签章。
(六)审计评价
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是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审计评价的方法很多,比较常用的是评分法。
(七)形成意见
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就是对全面预算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审计结论,是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一部分。这方面的工作是在前面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
全文2.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