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量刑范围包括四个步骤:明确法定刑范围、确定量刑起点、确定基准刑、根据情节调节拟宣告刑。其中,确定基准刑是关键步骤,需要考虑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责任大小。此外,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也可以用于调节拟宣告刑。最后,根据拟宣告刑依法确定宣告刑。
刑法量刑范围:
第一步,明确适用的法定刑范围。
第2步、在相应的法定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第3步、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确定基准刑(基准刑只能大于或等于量刑起点,不能小于量刑起点)。
第4步、用犯罪未遂、中止、防卫过当、避险过当、从犯、胁从犯、未成年犯、又聋又哑的人犯罪等体现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责任大小的量刑情节调节基准刑,得到一个量刑结果。(这属于第一个层面上的量刑情节,共12种量刑情节,如果没有这12中情节中的任何一种,就不用进行这一步骤)。
第5步、用自首、立功、积极赔偿等犯罪事实以外的量刑情节进行调节,得到拟宣告刑(这属于第二个层面上的量刑情节)。
第6步、根据拟宣告刑依法确定宣告刑。
刑法中的量刑情节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刑罚的确定?
刑法中的量刑情节是指在犯罪案件中,与刑罚的确定有关的事实或情况。这些情节可以影响刑罚的种类、程度和类型。其中一些常见的量刑情节包括:
1. 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是影响刑罚确定的重要因素。例如,盗窃罪和抢劫罪的刑罚因为情节的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
2. 犯罪主体的特殊性质:例如,国家工作人员犯错误的,会比一般人的刑罚更轻。
3. 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也会影响刑罚的确定。例如,恐怖主义犯罪分子所犯的罪行会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可能会被判处更重的刑罚。
4. 犯罪分子是否有立功表现:如果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可能会被从轻或减轻处罚。
这些情节都会在刑法中有所体现,审判人员会根据这些情节来确定刑罚的种类和程度。同时,这些情节也可能在量刑时产生争议,因此,在审判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情节,以确保公正量刑。
刑法量刑范围需明确适用法定刑范围,确定量刑起点和基准刑,运用量刑情节调节基准刑,最终确定拟宣告刑。常见的量刑情节包括犯罪情节严重程度、犯罪主体特殊性质、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以及犯罪分子是否有立功表现等。在审判过程中需充分考虑这些情节,以确保公正量刑。
《刑法》第三条,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全文991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