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融案执行难的原因有哪些
(一)企业原因
1.企业不景气无力清偿债务。从实践看,企业不景气无财产可供执行或可供执行的财产价值较底,这是造成金融纠纷案件“执行难”的主要原因。
2.企业自觉履行债务观念淡薄,思想存在误区。他们认为企业负债是大环境造成的,企业长期拖欠银行等金融系统的款项是普遍现象,又不是他一家。
3.被执行企业的财产产权不明确。有些企业在成立之初,就钻法律的空子,造成财产不清,权属不明。
4.假借改制之名逃避债务。有的企业趁改制之机,采取各种手段,设立新公司,从而逃避债务。
(二)金融部门自身的原因
1.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漏洞多,防范和化解措施不力,缺乏规范化、制度化、严格化,未能坚持“三查”制度。多年来的信贷政策多变,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银根或紧或松,时宽时严,信贷处于“一放就乱”、“一紧就死”的怪圈之中。
2.风险意识淡薄,担保流于形式,影响法院执行。由于在信贷担保过程中,金融系统的工作人员没有对保证人以及担保物作深入的细致审查,造成虽有信贷担保存在,但起不到担保应有的作用,流于形式。
3.金融部门拘泥于仅以现金的方式清偿债权,不愿用以物抵债等其他方式来清偿债权。
(三)执法大环境的影响
行政干预和地方保护主义是目前案件“执行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有的企业以某一行政管理部门为主管单位或有的企业是本地的主要税源,对这些企业的执行往往会得到行政干预或者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涉,严重影响法院的执行。
二、金融案件执行难的对策
(一)金融机构自身要加强管理。金融案件执行难从表面上看是执行环节的问题,而实际上根源仍在金融机构自身授信环节上。金融机构要健全自身管理制度,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一方面认真执行“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这一风险防控制度,特别是要加强对贷款抵押物及担保企业资产的调查了解;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信贷人员综合素质,增强依法办事理念,杜绝“关系贷”、“人情贷”。只有这样,才能正本清源,从源头上化解金融债权执行难的问题。此外,金融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金融机构要积极配合法院的执行工作,建立专门联络员制度,专人负责管理金融案件执行维权工作。积极收集被执行人财产线索,及时向法院举证,对新发现的有利于案件执行的有价值的线索,要及向法院提供,这是金融案件能够顺利执行的前提。
(二)完善金融案件执行工作管理体制。一要法院内部既要制定相应激励措施,提高执行人员办案积极性,加大执行力度,又要制定一系列约束制度,确保金融案件执行合法有序地进行。二要加强执行人员队伍建设。与金融案件审理相比,金融案件的执行更需要专业技术,要抽调法院内部的精专人才,充实到一线执行人员队伍中去,不仅从数量上壮大,更要从质量上优化执行人员队伍。必要时,也可以尝试成立金融执行庭,专门负责执行金融案件。三要加强对执行人员的培训。既要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又要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引导执行人员拓宽思路,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并尝试以物抵债、债权转股权、反租经营等行之有效的执行措施,促进案件执行。教育引导执行人员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作为核心价值观,强化责任意识,切实维护申请人合法权益。四要加强执行物质配备。执行工作强制性、机动性、对抗性较强,对执行工作所需的车辆、器械、通讯工具等要保障到位,否则,将影响执行工作的进行。五是执行人员自身要提高业务、政治素质。在执行案件时既要尽心尽力,又要讲求方式方法。俗话说“攻心为上,略地次之”,在执行中要多做申请方和被申请方的工作,广泛依靠社会力量,提高和解执结率,达到案结事了。
(三)尽快制定《强制执行法》。目前,我国强制执行法规散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并没有一部统一的《强制执行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上述法规已很难适应目前执行工作的需求,且在一定程度上不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种情况造成法院在案件执行过程中采取强制措施时往往不知所措,犹豫不决。因此,针对执行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应尽快制定《强制执行法》,将上述法律及司法解释予以整合,进行细化,在执行原则、执行范围、执行管理、执行程序、执行措施、执行费用的负担、协助执行义务以及妨碍执行的法律后果等方面均需进行明确具体的规定。此外,《强制执行法》还应根据当前执行工作的需要增加相应的新内容,如农村集体房屋及宅基地的处置、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时对申请人的救助、拘留期限的延长等。《强制执行法》使法院执行工作有法可依,法院在执行过程中才能抛弃顾虑,最终确保案件执行工作顺利进行。
全文1.9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